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演变的审美观念,就像是一个永远捉摸不定的孩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它展现出了多样化的面貌。

古代中国社会,对于美的定义曾有过多次重大转变。早在唐代,人们便推崇“以肥为美”,认为丰腴的身材是富足和高贵的象征。

而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人们更加注重内在修养与外在形态的和谐统一,提倡“以刚柔并济为美”,认为真正的美,是刚毅与柔和相结合的平衡之美。

这些审美观念的变迁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演进,也深刻影响了女性美的标准。

我们今天先不说中国的古代,便说中外的审美差异。由于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各个国家流行着不同的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言,在波斯就有一位艾斯玛特公主,据说她的美貌曾经引来了145名男子的求婚,还有13名男子为她自尽。

看到这里,有不少人都期待着看到公主的美貌真容,但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照片上的公主并不算美貌,甚至看起来都不算是女性。

因为她个子不高,腰腹肥胖,毛发旺盛,甚至还有男性特有的小胡子。

不得不令人感叹,难道中外的审美差异这么大吗?让我们回到公主所在的那个时代,波斯恺加王朝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在波斯北部的马赞达兰地区的亚斯特巴小镇上生活的小型族群恺加部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恺加王朝。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突厥人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的祖先在波斯伊尔汗王朝时期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太傅。

恺加王朝的第四任国王纳赛尔丁·沙虽然生活在严格保守的伊斯兰世界,但他的性取向却是男。

但他作为一个国王,不能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只能在他的爱好上下手。

王朝的子民都知道,国王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尤其是美少年,这就影响了整个王朝的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人们褪去了粗犷的外表,而女人们也喜欢上了富有男子气息的打扮,中和下来,王朝弥漫着一股中性打扮的风潮。

男人们不多说,女人们的做法却令人大跌眼镜,她们开始给自己增肥,描上浓眉,甚至沾上假胡子,反正就是越男性化越好。

而艾斯玛特公主也十分喜欢这种风格,她变得越来越胖,妆容开始向男性过渡,甚至开始蓄胡子。

据说,艾斯玛特公主一时间成为了波斯最美的女人,有145个男子追求她,甚至有13名男子为了争夺她而丧失了生命。

但我们只要细细了解那段历史就能知道,这个传言很大可能是假的。

因为在当时国家规定,女子在9岁的时候就能结婚,不过不是真的结婚,而是更倾向于定娃娃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此之前,女子是不能同其他异性接触的,除了自己的父亲。所以145个男子追求艾斯玛特公主这件事,很大可能就是谣言。

那么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艾斯玛特公主有一个异母妹妹泰姬公主,她的长相与所描述的艾斯玛特公主的长相大相径庭。

泰姬公主不仅五官精致,长相美丽,而且她十分有才,会说阿拉伯语和法语,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

按照波斯的规定,女子可以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定亲,泰姬公主就在这个时候被父亲指给了一个一面都没有见过的男子,这让她感到十分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泰姬公主在长到青春期的时候她的思想就有些改变了,怀春少女也开始接受了这个未婚夫。

直到她与未婚夫完婚后,泰姬公主便将自己的一颗心都扑在了丈夫的身上,为他生儿育女,为他操持家务。

刚结婚那会儿,夫妻俩算是琴瑟和鸣了一段时间,但时间久了,丈夫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丈夫不顾少年妻子,便出去寻花问柳,伤透了泰姬公主的心,但她虽然身为一个公主,却什么事情也不能做。

这让她开始思考,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枷锁,让女性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于是,泰姬公主开始为女权事业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女子地位低下的社会风气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要想改变这种社会,就要以身作则。泰姬公主率先摘下了她的头巾,穿上了现代服饰勇敢地走上了大街。

而且,她还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在国际舞台上抛头露面,这让泰姬公主遭受了不小的非议。

但泰姬公主毫不在乎,她向自己的父亲争取接待外宾,活跃在政治上。与越来越多的外宾相见,这让泰姬公主感到了巨大的落差感。

她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展,并毫不在意与其他男性来往。这一行为虽然在男子看来大逆不道,但在女子看来,泰姬公主活成了她们想要的样子,于是一些传言开始传播开来。

就比如,公主有145位追求者,还有13位男子为她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姬公主风光了几年,却不能以一己之力对抗世俗。加注在她身上的谣言数不胜数,让她一度崩溃,后续的两段婚姻也在世俗的压力下被迫破裂。

1914年后,泰姬公主失去了公主的辉煌,政府断去了她的补助,也不允许她出国,她只能靠写作回忆录度过她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