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省姐说家常 讲述人/李娟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分享出来都是一篇故事,文章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为了增加阅读体验,部分情节加工处理,原创首发,码字不易,理性阅读。

端午节来了,又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她在那头兴奋的说着七大姑八大姨的趣事,最后又说起弟媳给她买了很多东西寄回去,她吃都吃不完。

我在这头静静地听着,内心发出一句感慨“都是吃米饭长大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这么大呢?”

我为什么会发出这句感慨呢?因为除了弟媳以外,我还有一个大嫂,同样都是母亲的儿媳,对待公婆的态度却是天壤之别。

关键是大嫂在父母那里得了不少利,但她丝毫不懂得感恩,天天找父母的麻烦,让父母日子过得不安生。

迫不得已,弟媳出钱给父母另外买了一套房子,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其实大嫂还是母亲大人亲自把关娶进门的儿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这只能怪母亲心思简单,而大嫂又善于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来说说家里的那些事。

我出生在长江中游以北的江汉平原,那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当地大大小小的湖泊有几十个。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从小就是吃鱼长大的。

从我记事起,就经常跟着父亲的船只往返湖泊与家之间,那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我有兄弟姐妹四个,我排行老三,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

大哥是第一个出生的,他和最小的弟弟相差了十六岁。

母亲生完我以后就去做了结扎手术,但是可能那个年代的医疗不够成熟,八年以后又意外怀上了弟弟。

父亲知道了第一时间就让母亲去打掉,奶奶得知了这个消息,拿着扫把追着父亲边打边说:“你要是敢打掉我的孙子,我就打断你的腿。”

后来父亲没有办法,就在奶奶的武力压迫之下选择留下了弟弟。

母亲怀孕那年大哥正在上高中,由于是高龄孕妇,又加上农活偏重,有次在菜地干活的时候晕了过去。

奶奶和父亲将她送到卫生院输液,在那里认识了未来的大嫂,让这个家日后过上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那时候我不到十岁,在上小学二年级,大姐已经辍学了。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重男轻女,大姐原本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由于经济压力过大,父亲骨子里面又觉得女孩迟早得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所以让她上了三年学就让她辍学回家种田。

为此,大姐埋怨了父亲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在卫生院输液的时候,认识了一名十六岁的女孩也在那里打针。

后来通过聊天知道对方的名字叫雨燕(后来成为了大嫂),她因为手受伤在治疗。

母亲打针的时候,有几次是大哥陪着去的,没想到被雨燕一眼相中。

大哥那个时候已经订了“娃娃亲”,未婚妻是我们隔壁村的一名女孩,也是父亲好友的女儿。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但是雨燕不在乎,她看中大哥以后,就总是找各种话题和大哥聊天,还说要做他的女朋友。

但是大哥对她的热情并不作出回应,始终保持不冷不热的状态。

最后大哥被她缠的没办法了,主动说出“自己已经有了未婚妻,这辈子都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雨燕听了也不恼怒,反而笑嘻嘻地看着大哥说:“结婚了还可以离婚呢,何况你俩现在都还没领证,你也不用着急,我觉得咱俩的缘分还很深,我早晚都会嫁入你们家,不信走着瞧!”

大哥听她说完无奈地摇了摇头,就不再搭理她。

自从雨燕相中大哥以后,她就总是对着母亲嘘寒问暖。还经常从家里带些自己做的小吃送给母亲。

母亲这个人小时候得过脑膜炎,本来反应就比常人慢一拍,心思还特别简单,日子一长就被大嫂的糖衣炮糖收买了。

以前听人说过“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墙头挖不倒”,这句话放在大嫂身上最为贴切。

母亲怀上弟弟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吃包子,雨燕就三天两头提上一袋来家里,还对母亲说:“阿姨,你想吃啥就尽管和我说,我明天再给你做。”

母亲每次听完乐得眉开眼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不时就拿雨燕和那个娃娃亲的儿媳做比较,说还是雨燕贴心懂事,以后如果能成为一家人就好了。

大哥那个娃娃亲的未婚妻,性格和雨燕刚好相反,她每次看到母亲就只是叫声“阿姨好!”然后就走开了。

不会三天两头跑来我家,更不会给母亲做爱吃的面食,所以母亲对她早就有了不满。

如今再拿她和雨燕一对比,感觉面前的女孩强了不止千倍,就时不时向雨燕透露出后悔订了这个娃娃亲。

雨燕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对母亲说:“阿姨,现在是新时代了,提倡婚姻自由,以前订的那些娃娃亲都是可以退掉的。我们村都好几对退了呢!”

母亲听闻就找到父亲,让他赶紧去把大哥的婚事退掉,那么不懂事的儿媳以后娶回来有啥用?

父亲拒绝了她,等到雨燕再来家里的时候,母亲垂头丧气地告诉她:“我看这娃娃亲是退不掉了,家里没有一个人听我的,闺女,这段时间委屈你了,以后就别来了,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你的。”

雨燕听完连忙说:“阿姨,我来这里是觉得和你非常投缘,就算咱们做不成婆媳,还可以做母女啊,如果不能嫁入你们家,我就直接认你为干妈,以后咱们照样走动。”

母亲听完这些话,眼泪汪汪地看着她说:“你真是一个善良又懂事的女孩,只能怪我家大儿没有福分。”

雨燕搬来一张凳子赶紧让母亲坐下来,让她不要想太多,先把肚子里的宝宝生下来再说。

还对母亲说道:“以后你就是我干妈,我也有责任保护好这个弟弟或妹妹,如果经济压力太大,我也可以帮着一起养。”

再一次把母亲感动的热泪盈眶!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母亲最后生下个男孩,那天雨燕提了一堆补品赶来了家里,握着母亲的手说:“干妈,真是辛苦你了,以后带孩子的活就交给我吧。你好好休息就行!”

后来的日子她几乎天天来我家,不是帮着母亲照顾弟弟,就是帮着干农活,所有人都夸她能干的时候,只有小舅说了一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被母亲听到了,把小舅骂了一顿,说他“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弟弟一岁那年,大哥考上了大学,一时之间成了村里的爆炸性新闻,雨燕也赶来祝贺,但是大哥那个未婚妻始终没有来道喜,这让母亲加大了对她的意见!

加上雨燕时不时在母亲耳边煽风点火,她一气之下就跑去女孩家里退了亲,还说对方配不上大哥。

父亲得知消息,把母亲骂了一顿,立马登门道歉,承诺说婚约继续有效。

无奈经此一闹,那个女孩再也不愿意嫁给大哥了。

父亲和那个好友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大哥埋怨母亲做事太鲁莽,但是母亲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她只是在挑选更好的儿媳妇。

大哥上大学那两年,雨燕还是一如既往地跑来我家,经常把母亲逗得哈哈大笑,村里人都说母亲好福气,所有人都默认了雨燕就是大哥的妻子。

父亲那时经常忙外面的农活,家里的大小事情他都不怎么参与,等到大哥毕业之后,母亲就做主让他娶了雨燕。

曾经有人说“婚姻就是第二次投胎”,其实这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对于男性来讲也是同等重要,雨燕自从成了大嫂以后,她完美演绎了一出“婚前一套,婚后一套”。

大哥毕业以后分到了县城教书,和大嫂结婚以后就不常回家,家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嫂做主,母亲这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雨燕自从和大哥结婚以后,就一改之前的面貌,对着母亲颐气指使,不是说她这里不好,就是说她那里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小侄子出生之后,她经常把孩子丢给母亲带,自己跑出去打麻将,中午回家的时候,如果没有饭吃,还会对着母亲发脾气。

母亲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人一来二往,就成了村里最大的笑话。

父亲看到这种状态,总是唉声叹气,埋怨母亲害了这个家族。

母亲经常偷偷地抹眼泪,说自己当初真是猪油蒙了心,才跑去退婚。

大哥不知道是性格不够坚定还是骨子里就自私,也逐渐对父母失去了耐心,最后闹得母子断绝关系。

反过来看之前和大哥订娃娃亲的那个女孩,她后来嫁给了一个退伍军人,两夫妻开了一家早餐店,对公婆孝顺有加,家庭和睦幸福!

时至今日,大哥和大嫂依然没有和父母来往,甚至经常对着父母恶语相向。

后来父母受不了大哥大嫂,经常找弟弟诉苦,弟弟结婚以后,就给父母另外买了一处房子,让他们搬离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住处。

好在弟媳是个大度之人,没有计较,没有推诿,让父母过了几年幸福日子。

我一直都非常感谢她,也特别感恩,因为有了她的大度,才能让父母老有所依。

通过分享自家的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大嫂这种口蜜腹剑之人,大家一定要懂得识人。不要像我母亲这般糊涂!

古人云“

娶个贤妻旺三代

”,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