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龄化叠加少子化问题加剧,成了当前人口专家们最头疼的问题。然而农村又出现的另一个“怪现象”,更需要人们去关注。

越来越多乡村老年在患大病之后,都不愿意去医院治疗,而是坦然地面对与接受死亡。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老年农民看淡生死的原因

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人们对生死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明确的态度。再加上各种资源有限,让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疗的现象在农村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网友@王姐表示:老邻居李叔叔不久前被诊断出患有晚期癌症。按理说,这样的病情应该立即住院做紧急治疗,让病情得到控制和稳定。然而没想到的是,李叔叔却心平气和的选择回家,保守治疗。他说,自己已经70岁的人了,不管还能活多久,都不想一直在病床上度过,那是人生最大的煎熬,不想花钱遭罪,更不想拖累子女,不值得。

其实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不是个例,似乎这几年也变得越来越多。背后的原因是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在操劳了一生之后,进入老年将逐渐失去劳动力,这时也就完全没有了经济来源。

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建设了完善的养老金制度,但农民最终能拿到手的金额十分有限,当下大部分的农民每个月也只能拿到100元左右,还不够覆盖很多老年人每月的用药费用。

而一旦生病,尤其是大病,就意味着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这对于太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负担。

在他们看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纠结,更不要过度治疗,为了多活两个月,掏空所有人腰包,让活着的人,生不如死。

所以,很多老年人在患大病之后都不愿意去医院治疗,而是坦然地面对与接受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会说,即使在农村,也应该有积蓄啊,再怎么样一辈子也总能攒下十几万。

这话说的没错,在农村,农民一年到头靠着几亩薄田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支出,很多农民操劳一生,才好不容易攒下十几万。

然而多年来,医疗成本却一直在提高,原来的小手术,即便是在大城市也就一两千,如今有的地方甚至动辄上万元。

如果生一场大病,农民一辈子的积蓄可能都不够用。在老年人看来,与其花这么多的费用去治疗一个不一定能100%治好的疾病,还不如将这笔钱留给子孙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人说,如今农民也有医疗保险,比如新农合,只要参保了,一旦生病住院就可以享受医药报销。

这话确实没错,但是多年来,我国新农合医保年年上涨,如今已经从最初的每人每年十元上涨到了每人每年380元,同样是一家六口,原来一年只需要交60元,但是如今却要交到2280元。

农民本就收入不高,看着年年不断上涨的费用,一部分农民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就会选择放弃缴纳,等到真正患病之后,新农合也就无法使用了。

再说了,即使缴纳了新农合,一旦生病住院,很多药品、治疗费用都不在报销范围,最终报销的比例不是特别高,有很大一部分医疗资金都需要自己去承担。所以,金钱成为了农村老年人生大病不愿意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很多老年人生病以后不愿意上医院,也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得了重大疾病就是命,就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过多的去治疗,不仅能够省钱,而且还能顺应自然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如何解决

其实,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其实都是可以治愈的,但透过上述各大原因导致的农村老年人患病不愿意接受治疗,也反映出农村医疗条件落后,还有医保以及医疗知识普及不够全面。

比如,在一些乡村及偏远地区,医疗设施依旧有限,很多疾病在这些地区医院得不到较好的治疗,有些甚至是由于误诊拖延了治疗时间。

但好一点的医疗机构又离家比较远,老年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出远门,导致越来越多农村老人在生病之后不愿意接受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了小病大医问题的出现。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设备和技术水平,增加医务人员数量,并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需求,减轻农民就医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推动农村医保制度改革

当前的新农合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窄等,导致了农民对其不满意。因此,需要推动农村医保制度的改革,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差异化医保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情况,制定相应的医保政策,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对于解决小病大医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比如可以定期在乡村开设一些健康的讲座,让老年人对一些基础的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同时,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减少农民就医需求,降低他们在医疗方面的费用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农村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疗,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农村医疗条件的落后,又暴露出农村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

但毕竟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难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解决小病大医问题,让农民敢看病、看的起病。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