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关于黄克诚被撤去军队职务后那段时间的生活和心情,他的女儿黄梅说:

“1959年以后,他被撤职了,在家里待着。什么也没有的时候,他哥哥到北京来看过他一次,他哥哥一直没有到过北京。他哥哥说,这样挺好,你有饭吃,有房子住。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农民的判断,底层劳动人民的判断,劳动人民辛苦一年,也就是有顿饭吃,有个地方住。一般人来说,你官做不上了是很大的一个挫折,但你换个角度看,你现在过的,比真正在村子里劳动的农民,好得多……”

毛主席:就让黄克诚到山西任副省长吧

1960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生活,或者说生存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这种情况后,黄克诚的心里非常难过,虽然他撤去了军队的领导工作,但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但底层人民就不一样了……

那段时间,黄克诚怎么也睡不好觉。于是,黄克诚多次到北京郊区去,找当地的农民了解情况,看看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有时候,黄克诚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在深夜来到院子里,看着天空发呆。有时候,黄克诚也会在天气炎热时到院子里,望着天空……

那时候,黄克诚经常来到院子里,望着天空,希望老天能够下一场雨,救一救地里即将枯死的禾苗。有一次,在看到天空万里无云时,黄克诚写了一首诗:

少无雄心老何求,摘掉纱帽更自由。蛰居矮屋看世界,漫步小园度白头。书报诗棋能消遣,吃喝穿住不发愁。但愿天公勿作恶,五湖四海庆丰收。

然而,多年的赋闲生活,让黄克诚的心里感受到了不安。他想要出来,再为党和国家做点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9月,想到自己已经6年没有参加工作了,黄克诚的心里非常难受,便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希望出来做点工作。

很快,毛主席便批准了黄克诚的要求,并决定让他到山西去担任副省长。此外,在中央发出的通知中,黄克诚被要求在国庆节前就到达山西,向省委报到。

虽然比之前的职务小了许多,但想到可以参加工作了,黄克诚还是十分高兴的。在他的心里,只要能够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就好,不在意职务上的高低。

因此,在得到通知后,黄克诚的心情是好的。关于这一点,在《黄克诚自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其中有一首诗,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高兴的心情:

京华荏苒十三年,半是辛劳半是闲。愧无建树对祖国,却有遗恨留史篇。回思往事皆成梦,纵观万物尽争妍。衔命西去无别念,愿尽余生效薄绵。

很快,黄克诚便把节省下来的1000斤粮票借给了国家,将家里的一切事情安排妥当,怀着愉快的心情,立即踏上了前往山西任职的道路。对此,黄克诚的女儿在后来说:

“他去山西的时候心情还不错,他说有一个岗位让他做点事情,他的心情就还不错,他去了,我母亲不同意去,不知道他到那儿怎么样。再说我们都上学,没法安顿,后来把我们安顿得差不多了,我母亲开始准备要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黄克诚已经64岁了。然而,在到任后,黄克诚仍然不辞辛劳,亲自前往最艰苦的地方,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那时候,黄克诚的足迹留在了山西洪洞、安泽等20多个县市。在这些地方,黄克诚下到最基层的公社,实地调研。

山西的地貌多山、多沟,有很多地方都不通公路,只有一条盲肠小道,可以走进农村,黄克诚便舍弃了汽车,拄着拐杖,和陪同他前来的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到农民家中访贫问苦。

那时候,黄克诚经常和当地的农民们在一起耕作,一起抗旱,一起参加各种农业劳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1966年2月,想到山西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雪了,黄克诚的心里非常着急,立即离开山西省会太原,前往旱情非常严重的高平,指导这里的抗旱工作。

那时候,考虑到黄克诚大将的年纪大了,当地政府就给他安排了舒适的招待所,让他居住,但却被黄克诚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在黄克诚的坚持下,住进了县委机关大院内一个条件简陋的小平房里。在吃饭的时候,黄克诚便像其他人一样,在机关大灶上打了饭,和同志们一起蹲在操场上,边吃边和大家聊天。

5月,《五一六通知》下发后,黄克诚的命运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久后,黄克诚便被抓回了北京。

就这样,黄克诚离开工作了一年多的山西。对于黄克诚在山西的工作,曾任晋中地委书记的王修德在后来回忆说:

“黄老在山西一年多,大部分时间在县以下跑,我们到太原开会,很少看到他。我到省委工作后,听到许多人对他的议论。他那么大年龄,资格那么老,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受了那么长时间的委屈,降职使用,仍斗志不减,作风不变,我们这些省地领导干部谈起他来,无不表示敬佩。他是我们领导干部的好榜样啊!”

然而,黄克诚与山西的缘分并没有因此断开。

1975年,黄克诚再次按照中央的决定,回到山西担任副省长。回到山西后,省委将他安排在宾馆里居住,说是等安排好住房就让他搬到省领导大院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安排,让黄克诚感觉到了可以得到工作的机会。对此,黄克诚表示理解,便按照省委的安排,住进了宾馆。

然而,刚刚几天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黄克诚被通知身体“不好”,还需要再“休养”,并告诉他市内的空气不好,让他搬到太原郊区的晋祠居住。

听了工作人员的话,黄克诚的心里知道,这是对他的工作安排有困难。但黄克诚也表示理解,他觉得出现这样的变化,省委一定是有什么难言的苦衷,便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

很快,黄克诚便搬到晋祠招待所。在这里,黄克诚的日子过的比较清闲,他利用这些时间读书、看报,过着“休养”的生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从广播了听到了这一噩耗后,黄克诚的心情十分难过,亲自找了一些松枝,扎了一个小花圈,放在一颗古树下,表达了对周总理的哀思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段时间的心情,黄克诚在后来回忆说:“周总理病逝,举国哀悼……我虽偏处晋祠,也能不断地听到消息。我既为群众的觉悟感到高兴,也为毛主席、为党的过失和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忧虑、而难过。

7月6日,在周恩来总理病逝的伤痛还没有抹平的时候,又传来了朱德元帅病逝的消息。

那天,黄克诚怀着悲痛的心情,跑到室外淋雨,一直把自己浑身淋透。这次淋雨,让黄克诚出现了发烧和咳嗽的症状,身体变得非常虚弱。

9月9日,黄克诚又听到了毛主席病逝的消息,让他的身心都难受到了极点。对此,黄克诚回忆道:

“毛主席去世,我感到深深难过。虽然我自庐山会议以来一直蒙冤,但我们这代人对他的感情是超过一切个人恩怨的。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者之一,他为创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对于毛主席,黄克诚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和人们提到毛主席的时候,他总是说:“毛主席没有一丝私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黄克诚的眼睛不好,但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他总是自觉地抵制着一些歪风邪气,为毛主席正本清源。同时,黄克诚还向身边的人讲述着和毛主席共事时候的点点滴滴。

黄克诚:不必为我浪费国家的钱财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黄克诚便率领军管干部进入天津,开始全面接管天津。

黄克诚的这次任职,就是毛主席亲自决定的。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后不久,中共军委便根据革命形势变化,决定立即发起平津战役。

不久后,黄克诚便收到了一封毛主席以中央的名义给东北局发来的电报,指示道:“请黄克诚以尽快速度结束工作,率干部随东北野战军南下,黄并准备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

很快,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黄克诚将自己在东北的工作交接完毕,就立即启程南下。

在接管了天津后,黄克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严格执行“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管”的方针和“避免乱,必须稳”的原则,开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克诚和他的战友们的努力下,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天津的完全接收,基本上达到了“完整接收,免遭破坏”的目的。

在黄克诚的主持下,天津很快便消除了战争的痕迹,市民的生产、生活得到全面恢复,城市管理与建设,也逐渐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那时候,为了快速做好天津的接管和恢复工作,黄克诚在担任了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后,让翁徐文请示李富春后,向东北局备案,从东北银行领取了一批金条,带到天津。

这批黄金是1945年9月黄克诚奉命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前往东北的时候所带的部分经费,是黄克诚在苏北根据地建设时期积攒下来的。

在前往东北的路上,这些金子一直由第三师供给部部长翁徐文负责经管。除了在东北根据地建立的过程中花费的一些外,这些黄金还有所剩余,黄克诚便在出任西满军区司令员的时候,报上级批准,将这些金子带走。

1947年底,西满军区供给部将这批金子炼成金条,由翁徐文请示李富春,上交给了东北银行。这便是黄克诚让翁徐文带到天津的那批金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2月25日,黄克诚将自己精心完成的进入天津前的准备工作、天津情况与各阶层的动态、接收工作的经过、迅速完成完整接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训等的工作报告,向总前委并中共中央,作了汇报。

在接到黄克诚的汇报后,毛主席非常高兴,决定将黄克诚请到北平香山,当面交流。

很快,黄克诚便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来到北平。在香山双清别墅见面的时候,黄克诚非常高兴,紧握着毛主席的手,激动地说:“主席,您辛苦了,您的身体好吧?”

听了黄克诚的话,毛主席说:“身体还好,就是睡眠有点问题,老毛病了!你在第一线,百事扰心,更辛苦啊!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辛苦,才换来今天的胜利,值得!”

对于毛主席的关怀,黄克诚非常感动,感慨地说:“主席为全中国操劳,更辛苦啊!”

见黄克诚如此谦虚,毛主席摆了摆手,说:“你莫要谦虚,接管天津的工作,你们搞得不错嘛!你写的报告我看了,今天请你来,是想详细地谈谈。我要向你们在第一线的同志们讨教啊!你善于从实际抓工作,又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很可贵!谈完了这个,我们再谈谈对你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如何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黄克诚将准备好的材料,向毛主席详细地汇报了接管天津的有关工作。

在将天津的事情说完后,毛主席有队黄克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想法,希望他到湖南去,并说:“让你去湖南,是我点的名,你有天津的经验,又是去我们的家乡,风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

望着毛主席期望的目光,黄克诚语气坚定地说:“谢谢党中央和主席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在党中央和主席的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一个新湖南,让桑梓之地变得更好,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的日子!”

8月,黄克诚出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于是,那批黄金又被翁徐文带到了湖南。对此,黄克诚在后来说:

“湖南过去是老区,烈士很多,现在是新解放区。我一向多考虑困难,怕有特殊需要。开始,这些黄金用过少许救济军烈属,领款者都打了领条。很快,省里的经济情况好转,这些黄金就用不着了。1949年9月,我让翁徐文将黄金上缴湖南省财政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批黄金,给黄克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952年9月,在毛主席的调动下,黄克诚恋恋不舍地离开湖南,来到北京工作,担任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后来,黄克诚又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任职期间,黄克诚身上的职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这,自然也就引起了一些麻烦。

1959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人揭发了黄克诚的三条,其中有一条是本位主义,就提到了这批黄金。

当时,在听到那人的揭发后,会场上一片哗然。人们怎么也不敢相信,一向清廉克己的黄克诚大将,会成为出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罪名,黄克诚感到很难理解,便写信给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要求迅速派人查清这个所谓的“黄金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为了查清这个案子,总参谋长罗瑞卿特意前往湖南,审查了翁徐文等相关人员,最终在大量单据面前,没有查出任何问题。然而,这个案子并没有撤销,一直持续了近4年。

1963年,中央派工作组来到湖南,再次就这个案子进行了调查,并宣布:“经过调查和核对账目,这些黄金没有问题。

1966年后,所谓的黄克诚“黄金案”再次被提了出来,虽然没有让黄克诚交代问题,但却牵连了其他的一些人。其中,经办人翁徐文受了很大的委屈。对此,黄克诚的心中非常难过。

1979年7月,中央组织部专门对翁徐文的问题作了结论,最终澄清了这件事情,让这件事情画上了句号。这也让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心里放下了一个包袱。

然而,晚年的黄克诚,身体状况却不是很好,他经常带病主持工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9月,经过多次请求后,在中央的批准下,黄克诚退出了中纪委的所有领导职务。

这年底,黄克诚的病情越来越重,甚至出现了一些幻觉,往往在前一分钟还在和家人正常说话,后一分钟就说枪炮和爆炸。有时候,黄克诚还会突然着急地说:“我得赶快去毛主席、朱总司令那里报告情况。”

那时候,黄克诚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便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不管医护人员和亲友怎么劝说,黄克诚就是不愿意吃药。

有时候,黄克诚在清醒的时候,甚至会伸手将身上的输液针头拔掉,并说:“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请你们不必为我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我这样一个油尽灯枯的人,为人民做不了什么,为什么还要花费人民的钱财来治病?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逝,享年8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老病逝前,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不好,有人提出让他到空气湿润的南方去休息养病,但黄克诚却谢绝了,他说: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眼睛又看不见,一出去就带随员,需要多少钱啊?白白浪费国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