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田野里金黄的麦浪滚滚,联合收割机忙碌地穿梭,宣告着一年一度的夏收季节正式到来。随着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的全力保障,今年的夏收进度比往年更加迅速,中原粮仓河南的8500万亩小麦在短短15天内已基本完成收获。丰收的喜悦不仅体现在高产示范区的平均单产超过600公斤,更在于这份丰收背后的辛勤耕耘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酒业扈说 | 夏至未至,正是一大批中国人正忙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酒业扈说 | 夏至未至,正是一大批中国人正忙的时候

而在古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农忙之余,还会将多余的小麦制作成酒曲,为接下来的发酵食品做准备。制曲,作为中国传统酿制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制曲”的传统已传承至少上百年,成为酱酒行业的铁律。这一传统技艺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酒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尚书·说命下》中的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意为制作酒和醴,必须有曲和蘖。考古发现也印证了酒曲最早出现在人类用谷物酿酒的前后。经过数千年的技术进化,中国酒曲逐渐形成了“大曲、小曲、麦曲、红曲、麸曲”等丰富多样的种类,每一种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酿造智慧。

如今,酒行业也在向自然与传统文化表达着自己的尊重。例如原粮丰收活动,以及酱酒的制曲大典等等。中国酒业协会即将编写的《制曲师》教材,也将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系统的指导。通过系统的教学与培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掌握传统制曲技艺,为中国酒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然而,传承并不意味着守旧。在尊重与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中国酒业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对于酿酒原料、微生态、微生物、酶系的深入研究,为传统工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类如“2024汾酒试点”项目等科学研究,不仅提升了酒的品质与口感,更推动了中国酒业向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小麦的丰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对农人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而制曲,则是古人对这份丰收的珍视,将多余的小麦转化为酒曲,为酿造美酒提供了必要的原料。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对农忙的珍视以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正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