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据报道,太原车站候车厅内的飞天裸露壁画被人举报不雅,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其实,这类争议已经见怪不怪了。

人们在艺术和情色的界定上,永远存在着分歧。

裸体是艺术还是色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编辑部的故事》里李冬宝说过这样一句话:“裸体一旦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道德一旦沦为虚伪,便是最下流的。”

究竟何为艺术?何为下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壁画“衣不蔽体”,

破了谁的防?

一幅在山西太原火车站候车厅内有着30年历史的壁画,突然成为了热榜话题。

近日,一名女子在网上吐槽,太原火车站候车厅壁画上面的“仙女”们衣不蔽体,十分不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分网友认同原博主的观点 ,认为在公共场合放裸体壁画的确不妥,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混淆他们对着装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网友评论,这种裸露风格在西方看起来并无大碍,但中国古风没有袒胸露乳的传统,这样的壁画看起来既不像东方又不像西方,不伦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认为:飞天壁画并非空想假造而成,都源自历史传说,已经存在很多年。

飞天的美学基调是健康的,表达的是一种热烈、开朗、欢乐的气氛,这也是飞天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放在车站也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种观点都有道理。

而且,类似的争议其实还有很多。

1979年,北京新机场大楼壁画《泼水节——生命赞歌》,出现了全裸的女性画像,引起轰动。到新机场看祼女壁画,一度成为北京人的时尚之一。

因为那时私家车少,很多人都骑自行车前往,为机场公路带来了一股滚滚自行车流,蔚为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天津火车站大厅穹顶上有一副半裸体油画《精卫填海》,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穹顶壁画,当时也引起了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美学账号,我们就先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说引起争议的飞天壁画本身。

真实的飞天壁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裸体的?都经历了哪些形象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实的飞天什么样?

飞天起源于古印度,原型是佛陀的八部侍从中的两位,乾达婆和紧那罗,随佛教传入中国。

随着朝代更迭,飞天形象逐渐中国化,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开始把壁画中的“飞仙”称为“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石雕 乾闼婆与紧那罗

“飞天”成了敦煌莫高窟的最美名片,也是中国传统壁画中最著名的艺术形象之一。

飞天,也就是飞舞的仙人。

她们的身体半遮半掩,环绕着鲜花和轻纱,在流传千年却不曾褪色的壁画中屈伸着柔软的躯体,笑容柔媚地摆出一个个撩人心脾的飞天姿势。

然而谁又能想到,千年前这些漂亮的、拥有女性专属柔软丰润躯体的半裸着的神女们,竟然是画家心目中男女同体、时男时女的天神的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 第427窟窟顶隋代

北凉时期,石窟初创,飞天大多在窟顶的角落,起到装饰作用,在莫高窟中北凉石窟只有三个,这些飞天一般上身赤裸,很明显看出是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 第249窟南壁西魏

男飞天大多身材粗短,头上有圆形的光环,头束圆髻,上身半裸或披着大巾,腰间裹着长裙,姿态显得十分笨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童子飞天,自净土世界莲花中化生而出,作童男装,裸体,披巾。

飞天有头光,上身袒裸,披上巾,系长裙,赤足。身形粗壮,“U”字形身姿,造型朴拙,色彩厚重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子飞天 西魏 莫高窟285窟 窟顶北披

随着西域中原与佛教的双向交流,飞天出现男女性别画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428窟的裸体飞天平棋图案,这是最大的中心塔柱式石窟,四个身展臂舒身飞旋的飞天头有圆光,全身赤裸,只有肩上披挂巾带,男女性别画得十分清楚。

飞天被描绘成为妩媚,娟秀的少女、贵妇,女性特征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高窟第428窟的裸体飞天平棋图案

而且随着社会日益开放,飞天形成了袒胸露背,赤足,丰腴健美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第39窟西壁 盛唐

莫高窟早期北朝壁画中就出现了许多佛教裸体飞天,均画在窟顶后部的平棋图案中。

北魏第257窟和北周第428窟后部平棋顶上都画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开始,飞天转换为宫娥舞女,此时为飞天的定型期,也是鼎盛期。

飞天画法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人转变为楚楚动人的宫娥舞女,少了宗教气氛,把飞天形象转为现实人物,骤然增强了世俗性。

飞天造型绘成了唐朝女性写照,完全成为中国写实的仕女画。不仅如此,飞天的半裸、露臂、赤足的基本特征并未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飞天

这样的壁画不是一幅两幅,而且一段时期内大量出现。这些现象说明了人类的性活动并非单纯的繁衍后代,美的观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飞天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是毋庸置疑的,而它那高度的造型柔美和刚美都具有性感美的特点,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精神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女飞天 北周 莫高窟 296窟 窟顶北坡

从某种角度上说,飞天壁画本身就存在裸体元素,裸体是为了展现它的“还原与给予”。

想想也是,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也有众多裸体雕塑、绘画,无一不传达着人体之美的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 榆林窟第15窟 中唐

虽然不是人人都具有专业的艺术鉴赏力和足够的美学知识,能领悟其中严肃的思想价值,但保持一个纯正的心态,依然能摄取形式上的美感,让心灵震颤。

但若脑子里只有色情那一套,再详细的艺术解释,恐怕也是鸡同鸭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裸像,艺术还是糟粕?

女性曾是欧洲裸体油画中主要的、反复出现的主题。

最早的传统裸体,是描绘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的情景。这个题材最初重在描绘男人的上帝代言人角色,以及女人的臣服地位。到了文艺复兴时变为对羞愧的描述;再后来,羞愧变成了炫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第172窟龛顶南侧 盛唐

严格意义上讲,裸体和裸像是两回事。

肯尼斯·克拉克在其《裸像》一书中认为,裸体只是脱光衣服,裸像则是一种艺术形式。

裸像该不该出现在公共场合,这件事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隐忧——“性的边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人 第321窟龛顶南侧初唐

关于这个问题,12年前的央视曾迟疑过。

2012年7月9日,《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亮相国家博物馆,央视在播出这则新闻的时候,对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阿波罗”的隐私部位做了马赛克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舆论哗然,网友们意见纷纷。有意思的是,在三个小时之后,当央视再重播这段新闻的时候,马赛克没了…

那我们十年后再回头看这件事,应该如何理解央视的这个妥协呢?

这类现象不再是艺术还是色情的问题,而是“社会对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一件艺术品放在公共场景传播,面对参差不齐的受众群体,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差异性和观众的视觉感受,而不能单纯因为艺术,而忽略观众的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 第321窟龛顶南侧 初唐

艺术品可以尽情展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但是艺术作品更多地应当在艺术馆、博物馆中展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品味。当出现在公共场所,还是要注意社会效果,尽可能减少对观众视觉上的刺激。

但也需要注意,我们或许能够让电视荧幕上铺满马赛克,让社会杜绝对“性”与“爱”的讨论,但我们永远无法杜绝罪恶的欲念。

比起艺术,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性骚扰”“软色情”“擦边球”这种危害性更大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法图第249窟西魏

如果说一切会被联想到“性”与“欲望”的事物都需要被隐藏、被遮盖、被覆盖和忽略,那么人类需要羞耻的地方,将不仅仅是飞天壁画这么简单。

各位inker们,你觉得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参考资料:

1.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2.史苇湘:《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樊锦诗 赵声良:《灿烂敦煌》,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月版

作者:智妍

责编:律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