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个富翁,生前将钱借给穷人,又将借条烧掉。但临终前却告诉儿子:“借条放在锦盒里”,儿子打开盒子一看,幡然醒悟,此后竟比父亲还富有!
在一个遥远的古代村庄,人住着一位声名远播的富翁——董翁。他少年时期告别家乡,前往外地繁华之处努力奋斗,终使他收获了可观的财富。
随着年岁的增长,董翁萌生了落叶归根的念头,于是他带着毕生的积蓄,回到了故乡,希冀用自己的财富回馈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董翁在故乡购置田地,建造宅院,还经常周济附近的村民。他的善行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赞誉,而他对家乡的贡献也被铭记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翁的儿子董修文,却与父亲截然不同。他自小生活优越,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整日与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吃喝玩乐,对家族的生意毫无兴趣。
董翁对于儿子的未来充满忧虑,他深知董修文的不学无术和挥霍无度,如果不加管教,家族的财富迟早会被他败光。
在一次深谈中,董翁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而妻子则建议给儿子一个成长的机会,让他亲自体验生活的不易。
尽管心中犹豫,董翁还是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将家业托付给了儿子。他希望董修文能在实践中明白经营之艰难,从而有所改变。
然而董修文上任后,依旧我行我素,不务正业。董翁看着儿子的行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董翁在病榻之上,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无多,他必须为儿子的未来做些什么。于是,他将多年来借给乡邻的借条全部收集起来,放进了一个锦盒之中。
这些借条,是董翁多年来帮助乡邻的见证,而他从未打算向任何人追讨这些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翁去世后,董修文并没有立刻变卖借条,他以为这些借条是父亲留给他的财富。
父亲的去世让董修文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他不得不变卖家产来维持生活。然而,他的挥霍无度使得家产迅速减少,最终落得个债台高筑的下场。
在最困难的时候,董修文想起了父亲留给他的锦盒,他期待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值钱的东西,以缓解燃眉之急。 当他打开锦盒,看到里面的《朱子家训》时,他感到十分失望。
但是当他翻开这本书,看到父亲用笔勾画出的关于勤劳、节俭、诚信的箴言时,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痛哭流涕,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悔恨。
就在董修文陷入绝望之际,他家的门被敲响了。原来是一群乡邻,他们手中拿着钱款,是董翁生前借给他们的。乡邻们告诉董修文,他们听说了他家的困境,特地来帮忙。
董修文深受感动,他意识到这是父亲生前的善行得到了回报。董修文决心从头开始,他变卖了妻子的嫁妆,开始做小买卖。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创造财富,不再依靠父辈的遗产。
经过一番努力,他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而村民们的支持和帮助,也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董修文真正成熟了起来。他不再是那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而是变成了一个勤劳、节俭、诚信的商人。
他不仅将家族的生意重新建立起来,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修文将《朱子家训》视为家宝,把它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他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记住,勤劳、节俭、诚信,是致富和幸福的重要秘诀。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父亲董翁,那个用自己的智慧和爱,指引他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人的爱不止于物质的馈赠,更在于精神的传承。董翁用自己的一生,为儿子铺就了一条成长之路,让他在经历挫折后,能够幡然醒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而董修文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无论何时,悔悟和改变都不晚,只要我们愿意去努力,去拼搏,就一定能够重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