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 张本康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通过创新经营模式、高效集约资源、健全治理机制、撬动农村综合改革的方式,注重盘活资源、整合资金、发动群众,助力打造农村“三变”改革的“草池湾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朱鹮小村

一、创新经营模式,建强“三变”载体

一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田园特色为基底,尊重自然格局,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村容村貌。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绘就院净、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推进“三清零一改善”、环境卫生评比、“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活动。二是以三产融合为路径,促进高效协同发展。推行“支部+园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驱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规划现代蔬菜设施农业片区和麻柳沟生态林果经济片区,建成有机农业培育基地、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及智慧农业建设基地。通过草池湾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集旅游观光、研学教育、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三是以市场化运营为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进西安风生此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参与草池湾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和运营。注册成立草池湾农旅融合有限公司,建立严密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把涉农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融合。注重盘活利用村集体闲置资产和宅基地,草池湾促进乡村资源与资本、技术等要素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池湾有机水稻丰收

二、高效集约资源,夯实“三变”基础

一是用活资源资产要素。开展土地、房产、林权评估,引导群众以土地、林权等实物入股,或以流转、租赁等形式集中土地、林地和宅基地资源,盘活“沉睡”资源,确保资源资产要素有序集约。用实政府补贴、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制度和政策,整合涉农、扶贫等相关项目,用活公益性和经营性扶贫资产,提升资源资产有效利用率。二是用好“三联”机制。与农业农村局机关党支部、深鲨集团党支部、双嶂村党支部开展联建,筑牢“三变”改革组织基础。与企业、合作社、大户形成产业联盟,夯实“三变”改革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共享农业企业的生产资源优势、合作社的技术资源优势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促进资源联享,夯实“三变”改革资源基础。三是注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生产、生态和生活资源的创意开发,以三生融合发展提升现代农业价值与产值。聚焦农业生产、生态和生活资源多功能的释放,采取EPC模式加强综合规划、综合开发与综合运营,以综合化发展农业产业、跨越化利用农村资源,推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衔接。

三、健全治理机制,保障“三变”长效

一是创新互助合作机制。依托“1+3+X”模式,以党支部为引领,融合集体经济、企业公司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吸纳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升值。二是完善产权确权机制。草池湾田园综合体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厘清农村资源资产权属,构建产权边界明晰、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利益链条,形成村集体、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团体,推动抱团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池湾自然之家

四、撬动综合改革,激活“三变”动能

一是党建引领,促进“三生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做好产业布局和规划,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复合型经营模式,创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平台,形成集聚现代农业发展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乡村生产兴、生活好、生态美“三生融合”样板。二是科学规划,建设和美乡村。立足村域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山水田园等要素,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草池湾秉承集约高效、绿色科学、生态和谐的理念,以优化生产、生活空间,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三是数字赋能,深化乡村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数字乡村治理平台,拓展便民服务功能。改造农业生产设施,将数字技术嵌入生产要素,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赋能“三变”改革。

五、共同缔造草池湾“三变”改革答卷

共同缔造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一是多方联动,积蓄改革力量。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汇聚多元主体力量。注重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策引导、资金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变”改革提供基础保障。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运用市场手段实现产业植入、产品变现,为“三变”改革注入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知识等重要资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拓展参与平台,优化收益分配,激发农民主动参与“三变”积极性。二是利益共享,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三变+产业+分红”模式,政府、企业、农民构建契约型、股权型的利益联结机制,集成各项改革举措,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扩大企业效益并壮大集体经济。三是责任共担,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主体责任,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农民参与的衔接与互动。加大协调监管力度,联动化解矛盾纠纷。以龙头企业为引擎,促进系统化的运营管理变革,提高经营效能并增强村级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并增强参与能力。(本文作者系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党委书记、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