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周末》有句话,“可以有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新闻追求真相,不说假话是新闻从业者的底线,但什么是“不说的真话”,却耐人寻味……

文|火羽麻麻

独居一隅,心系苍生

一个洞察社会百态,输出独立思考的话痨作者
不定期闪现,欢迎关注和交流⬇️⬇️⬇️

地球号:火羽麻麻

又又又被骗了!

让网友哭了三天的河南孤儿高考生没饭吃竟是“假新闻”?

4月猫一杯,5月胖猫,6月高考孤儿,网友被“抖音”牵着鼻子走,哭完上家哭下家,月月被骗,永远在吃一堑吃一堑吃一堑吃一堑吃一堑……

10日深夜,顶端新闻(隶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发布了一篇《网传“孤儿考生”事件:当天已在爱心餐厅吃过午餐,补助每年发放到位》的打假报道!

震惊全网,令无数网友泪目,爱心人士争着抢着想要资助的“孤儿考生为省钱,高考当天不吃午饭,独自徘徊小树林”,传播关键点几乎全被推翻:

已吃过爱心午餐,没有经济困难,不是远房表叔,政府没有不作为。

一个当代苦情+励志故事被无情地戳破。

然而……

这真的是全部真相吗?

01

6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上午的语文考试刚刚结束。

考场外围满了焦急等待孩子出考场的家长,孩子们一出考场,或鲜花簇拥,或车接车送,别的孩子都被接回家,或到附近宾馆吃午饭、休息了。有一个瘦削的身影,却在学校门口独自徘徊。

杨先生也接到了自己参加高考的妹妹。就在他们将要离开之时,却看到这个瘦弱的男孩,一个人在学校对面的小树林转悠。

他衣衫破旧,穿着拖鞋,又黑又瘦,身上挂着准考证,像参加考试的学生,可更像个流浪汉,在满地尘土中直接坐下,靠着树干休息。

饥肠辘辘的杨先生急着带妹妹吃饭,就没有多想。

等他带妹妹回来,发现男孩还是一个人坐在小树林里,他不由地上前搭讪,才知道男孩身世凄凉,家里只剩他一个人了……

杨先生不由地万分唏嘘,赶紧问他有没有吃饭,他竟说“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先生诧异至极,问他家人在哪里,男孩告诉这些年是表叔在接济他,供他上学。表叔不能来,给了他伙食费,但他舍不得花——

“忍忍就过去了”,等下午考完了回去吃也是一样的。

在这人生的重大关口,他却饿着肚子……杨先生顿觉心疼,男孩实在太不容易了,别的考生鲜花簇拥,他却连顿饭都吃不上。

他急忙叫他在原地等着,不要走,立刻点了一份外卖,又去买了一瓶水,拿回来交给他。

还用河南方言对他说:“不吃饭咋中啊?你这下午还要考试哩!”

不爱说话的男孩只是轻声说了声“谢谢”,就接过水和饭,低头吃了起来。

看着男孩大口吃饭的样子,自己也有妹妹,杨先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下决心要帮助男孩,就把视频发到了抖音:

一个孤儿,独自顽强地从农村走向城里,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远房的表叔供他上了高中,还给了高考这天的伙食费,他却舍不得用表叔辛苦打工赚来的钱,宁愿饿着肚子考试。

在如今这个吃糖都不甜的年代,竟还有孩子吃不上饭,还是高考当天?!

这一幕太辛酸,他开局比大多数孩子难百倍,却还在坚持高考!

视频中男孩蓬头垢面的形象,却懂事又自强,可怜的身世,善良的表叔,心善的杨先生,顿时引爆网络——

很多三尺硬汉都说自己看哭了!

凤凰周刊、中国蓝新闻、新闻姐等权威媒体和自媒体纷纷转载和报道,进一步引发无数爱心人士抢着要资助该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杨先生这边传来好消息:当地有关部门和学校已介入。

男生高考期间食宿已解决,学校还为其安装了空调!

蹊跷的是,随后杨先生删除视频,第二天凤凰周刊也删除了视频……

在一片看哭了声中,也有小部分网友怀疑事件真实性。

02

万万没想到,孤儿考生当天竟然吃过爱心餐?!

6月10日下午,顶端新闻记者实地调查,通过采访“孤儿考生”本人,及其抚养人等“相关知情人士”确认:

该考生确实姓李,家住民权县老颜集镇,但他处境并没有网传那么惨——

继承了父母两层楼房,一层出租门面年租金2.1万元!

二楼“卧室有一台空调”,生活条件不错。(实际上空调是刚装上的,之前他只有一台老式风扇……)

最打脸的是镇政府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李某自2018年至今:

共领取基本生活费51350元、各类助学金6250元、到户增收项目资金1400元、临时救助金6600元、各类种粮补贴1378元,总计66978元

另按国家相关政策三年减免学费1500元。

也就是说,加上房租,他年生活费达到3万元左右,在镇上生活绰绰有余,不可能吃不起饭,穿不上衣服!

此外最大的不实信息,是那个感动全网的表叔,其实是三伯父。

三伯父被误会后,李某“非常后悔,觉得对不起他养育之恩”!可见李某对伯父是有感情的,据报道伯父对李某也非常疼爱——

那么“表叔”这一说法,到底是李某胡诌,还是网络误传?

如果出自李某本人之口,那么很可能他不想透露隐私。

也就是说,他是不想被别人知道的。

这篇报道证实了,孤儿考生,确有其人,确实姓李,确系孤儿,那么事情为什么会传成现在这样呢?

报道中说李某吃过午餐后,好心人给他送饭,他不好意思拒绝就吃了点……

我不禁疑惑,杨先生为什么会给他送饭呢?

无缘无故,素未平生,这个举动难道不是很突兀吗?而且杨先生妹妹就在这个考场,难道不知道有爱心餐吗?

生活条件不错,为什么他穿得破破烂烂、看着像流浪汉,黑瘦如麻杆,如果不是没钱谁又会让自己成为这副样子??

17、18岁的男孩子最要面子,最需要尊严,他这副样子同学怎么看他??

仔细看李某当天携带的黄色文件袋,里面全是一元一元的零钱!

报道里杨先生属于“好心办坏事”,那他到底为什么突发好心?

难道不是因为他看着就可怜吗?

更诡异的是,视频中,杨先生明确说了,是问了他有没有吃饭,他说没有,杨先生才给他点了外卖,而不是直接就给他送饭——

难道是杨先生说谎?还是李某说谎?

李某吃过饭却说没吃,图啥?

难道他算好了杨先生会在那里,并且会拍视频,无缘无故撒这么个谎?

拍个视频给自己找麻烦??(据报道他们一家现在很困扰
在报道最后,记者联系了杨先生,报道里只有一句话:“当时出于好心,也没想那么多,引来了一些误会,对此感到抱歉!”

也就是说,整件事是偶然,并非策划,杨先生本意是觉得他可怜,想帮他。杨先生作为个人,没有核实义务,也无法核实。

网络传播过程中,有一些谬误也是很正常的。但权威媒体就有责任核实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此大规模的传播,媒体责任不小!

而“顶端新闻”某种程度上,就是应舆情和民意,核实了基础事实和网友对村委、学校、有关部门不作为的疑惑!

然而这篇报道发表极为仓促,当天下午采访,晚上11点27分发表!

这绝非新闻常规发布时间,又不是突发报道,为什么这么急,深夜发布??

而且整篇报道竟然没有一张图,连政府给的资料也没有一张照片……

更奇怪的是,这篇报道在顶端新闻的各平台账号里都是搜不到的……

而除了早就删了视频的凤凰周刊,新闻姐点赞100万、中国蓝新闻点赞30多万的“谣言”都没有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更多的疑惑,早在杨先生没有删视频的时候,就有孤儿的“同学”私信杨先生,他能准确说出他姓李,明显话里有话。

据另外的同学说,他学习成绩不错,但父母双亡,一开始只能辍学打工,但他知道像他这样的穷人,只有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并没有彻底放弃学习,打工赚到一点学费之后,他就回到学校读书。

他的表叔很支持,后面上学都是表叔资助的。

正因此,网友特别注意到表叔,并认为表叔有大爱!

有网友说,这孩子能够坚持到高中,表叔功不可没,值得敬佩!

还有网友说,表叔打败了99%的亲戚,关键还不是直系亲属!

“世间有薄情的亲舅舅,也有有情有义的表叔!”

“将来这个男生若有出头之日,一跪父母人间恩,二跪表叔资助情,三谢杨先生考场一饭之恩。”

那么这些信息又该如何解释呢?

03

报道出来后,我注意到大部分网友还是认为孤儿非常值得同情,一部分网友则不相信报道,因为“眼见为实”,孤儿的状态是无法伪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报道传播范围非常小,可以说只流传在小部分人中。

但还是引发了一定的意见分裂,尤其是有人提出真相与报道不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打假报道出来前,我已经注意到这个老师和另一位博主,说已经到当地实地探访,已经联系上孤儿考生本人。

梳理一下逻辑就是,报道说事实与网传不符,实地探访者又说事实与报道不符,罗生门了!

那么,谁在说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搜到另一个网友,发出实地探访的视频,李某的床都是床板搭在椅子上凑起来的!

床前一个老式电风扇,怪不得说学校给他装了空调,然后报道就说二楼卧室有空调!

视频无法验证真实性,但说明了有不同声音存在。

我个人的观点是:当一件事陷入罗生门,就说明事件本身的复杂性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没有了解到全部事实之前,不要轻易相信下结论——

任何一方的信息都不是全部的真相!

很多人说权威媒体报道肯定不假。但很多人不知道,记者不可以说假话,但可以有不说的真话

我本人就是新闻专业毕业,曾经也是记者,深知这一点。

由于我无法知道更多真实信息,我也说不了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