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K叔-Kris

原创首发: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个人微信:kris1916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是K叔。

今天(6月13日)晚上7点半,5 天行动创富挑战营正式开营啦!还有最后三个小时!激动的心,哈哈哈。

我的PPT在改了三版之后,终于定稿啦,就等着今天晚上全部讲给大家听了!

还有想加入的朋友,可以扫描下面海报上的二维码,看能不能捡漏哈,只需要9.9元。

5天时间,5节课,其中我讲两天,面对情绪危机、年龄危机、财务危机,我们如何更好地探索人生使命,走出低谷状态,同时掌握OKR目标管理方法论。

还有一天,是冥想式自由书写,哪怕你就只参加这个,都值得199元的票价的!

剩下两天,是暴暴和雅洁老师,分享教练和写作的方法,给你两条确定性的副业路径。

如果还没有加入,赶紧扫码9.9元,珍惜最后可以捡漏的机会!

下单后记得添加助教老师的二维码她会给大家兑换课程,并且拉你进学习社群,今天晚上一定记得来听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遭遇至暗时刻

重新思考人生幸福感

人生可能就是一个至暗时刻,跟着下一个至暗时刻。

2022年,我们公司濒临倒闭,我跟K嫂真的是心力交瘁,但好在团队挺过来了,而且2023年还拿到了不错的结果。本来以为2024年会越来越好,没想到很快,一个新的至暗时刻就来了,只不过不是公司业务的,而是:

我们的身体。

大家应该也看了我俩录制的视频,一个得了罕见病,一个得了青光眼。

不过幸运的是,K嫂的罕见病属于轻症,基本上不影响正常生活,定期复查就好。

我的青光眼,稍微难办一点,左眼视神经已经受损了,只能靠右眼来维持视力。但对比很多人,我也已经非常感恩了。

所以,最近这两个月,我们一边在医院看病,一边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提出的「富足人生」

是不是错了?

说到幸福感,其实我自己在33岁创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也就是我在108自律行动营当中提出的「富足人生」,包括了身体、智力、财富、情感、人生意义五个维度,都要有充盈、富足的体验,不能偏废其一。

这些内容也部分收录在了我的那本《引爆自律力》的书当中。

在这套理论中,我非常强调,只有通过探索人生使命,找到自己的终极人生目标,才能提升自己的意义感和幸福感。

而人生使命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一是利己,二是利他,三是利社会。

一旦要利他和利社会,就必然和我们的工作、财富维度紧密相关,对应的,也就是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

所以,我这些年在工作维度上,一直都属于比较拼,比较努力的,也是坚定地拒绝躺平的类型,甚至前几天我收到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大V好朋友评价:

说我是微信生态的两大劳模之一,哈哈哈,另一个劳模是谁,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打出你的答案哈。

但说实话,我自己还挺乐在其中的,大家觉得我辛苦,确实会辛苦,但我很开心啊。

这么拼,这么努力,确实拿到了事业的结果,但身体却出了问题,我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太过于注重事业财富这个维度,而忽视了我的身体,我的家庭,我的情感?

尽管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对比很多人,虽然我工作的时间比较多,但是我健身运动的时间,在家里陪娃陪家人的时间,可能比大多数人都要多。

我又开始思考:是不是我太卷以至于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就是毫无目的地喝杯咖啡、看本闲书、刷刷电影,每天都在太紧张地为了目标而冲刺,失去了所谓的松弛感?

是不是,我的富足人生理论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为期两个月的「躺平实验」

真的越躺越不幸福啊!

于是,我和K嫂就开启一场为期两个月的躺平实验,干脆什么都不干,直播也停了,短视频也不咋拍了,文章也不怎么写了,甚至我在进化圈社群的晨间日课,也偶尔会断更几天。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既然不工作了,那就要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我们陪着孩子去济南踢球,在勒沃库森夺冠夜去酒吧庆祝,还去看了苏有朋、五月天的演唱会,还会在上班期间,去逛逛超市摸摸鱼,还趁着在医院排队等号,追了好几个剧……

我以为,这种躺平休息的状态,以及刻意设计的各种体验式的活动,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开心和更幸福一些。但是我发现,这种及时满足型的快乐,真的稍纵即逝,留下的反而是巨大的空虚感。

正好我这几天看到了一本书,来自于保罗布卢姆的《苦难的意义》,副标题叫做:人类为什么会”自找苦吃“?解开了我关于幸福感的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人生有两种幸福,一种叫做:体验式幸福。

比如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做的,去看演唱会,去旅行,去安排一些和工作无关但是能够让我当下感受到快乐的事情。

但是,他也提到,另一种幸福带有强烈的自我反思,叫做:自我满意度。

因为,人类有一种天性叫做“自找苦吃”,也就是明明知道这件事会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依然会放弃那些及时享乐的事情,而去做那些短期内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因为做这件事能否让自己感受到意义和价值,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比如,我们去健身跑步,是为了未来拥有好的身材,我们去努力工作,是为了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如果从幸福感的程度来看,显然吃一顿大餐要比跑5公里幸福,旅行一周要比工作一周幸福,但问题是,我们的天性能否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只做那些当下此刻开心的事情,而不做那些短期痛苦却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呢?

我试着躺平了两个月,发现自己是真的做不到啊!

那些体验式幸福,真的都是昙花一现,并不能让我对自己产生持久的、自我满意的感受,反而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厌恶和不满。

而真正能够让我产生持续兴奋感、意义感、幸福感的事情,都是在我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的。

只是一味地让自己沉浸式所谓体验式幸福中,确实从照片上,看上去岁月静好,但内心的空虚,是无法被填满的。

就像现在,我要写文案,录视频、剪视频,对比去看一场演唱会,我其实更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条让自己满意,让观众满意的视频,当我生产出让自己满意的内容之后,那种满足感会更持久,更强烈,也能让我感受到更底层的内心平静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躺平与否,取决于你内心的平静来源到底是什么?

我再次整理一下这篇文章的观点:

我们追求的快乐和幸福,有两种类型:

一是,即时满足的体验式幸福。

我们可以通过主动设计去寻求这种体验,但是他给到我们的是当下此刻的多巴胺分泌,但并不能产生让我们持久快乐的内啡肽。

二是,听从内心的反思式幸福。

我们做一件事能够感受到意义和价值,能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尽管它可能是痛苦的,但却能够让我们更加笃定和平静地去踏实行动。

在体验了两个多月体验式幸福之后,我决定还是要回归到我更熟悉、也更喜欢的反思式幸福主轨道中,只不过可以适当地提高体验式幸福的比例就好了。

最后,我想用《苦难的意义》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关于林肯和母猪的故事结尾:

有一次,林肯在一辆马车上与一名乘客聊天时提出,所有人做好事,都是出于自私、利己,而不是利他。乘客并不认同他的观点。

这个时候,他们看到河边有一头母猪正大声哀嚎,因为它的小猪仔被困在泥潭中,快要淹死了。

这个时候,林肯叫停了车夫,然后跳下马车,跑回去把小猪从泥潭里救出来,放到了安全的地方。

回到马车上后,乘客就问林肯,你刚才救小猪行为,难道也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吗?

林肯回答说:“我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如果我不管那些小猪,继续前行,不顾那头痛苦的母猪的感受,我会一整天感到不安,心里总想着它们。难道你不明白吗?我救它们,实际上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内心平静。”

我也希望每个人,在面对那头痛苦的母猪时,为了你内心的平静,都能勇敢地去救出那头正在挣扎的小猪。

可能那头小猪是你一直在拖延的论文,或是一直想尝试的副业,或是一直想减下来的肚子,总之,对自己满意,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幸福,不是吗?

作者介绍:

我是K叔,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创业休学),世界500强央企7年,辞职创业5年,百万粉丝个人成长知识博主,一行DoMore创始人,OKR目标管理专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进化圈社群已10000+人加入,带领会员一年共读24本书;108自律行动营、写作变现营、教练特训营等高阶训练营学员突破10000人。

关注我的,不是粉丝,而是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点一个免费的赞再走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