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雯: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

1981年秋,四川遭遇特大洪灾。在抗洪抢险与灾后重建中,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剧作家魏明伦赴金堂搜集素材,为创作寻找灵感。在贸易集会上,他目睹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安定和市场的繁荣景象。这一切与清光绪年间四川发生的“东乡惨案”形成鲜明对比,让他深感新旧社会的巨大变迁。在深入了解当地民众生活后,魏明伦深切体会到“旧社会,灾荒无情官更狠;新社会,洪水无情党有情”,决定以“东乡惨案”为蓝本,创作反映晚清社会现实的作品《巴山秀才》。

古为今用:剧情设置中的原型改编

“东乡惨案”在此前已有被改编为戏曲化的先例,《剿东乡》便是以此为蓝本编写的条纲戏。但《剿东乡》依照史料而作,是典型的公案戏。如想不同于前者,也不落清官戏的窠臼,在创作改编中,需将剧情创新放置在第一顺位处。在改编中,魏明伦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

巴山秀才》是一出以晚清为背景的时代悲剧。晚清时,巴山地区百姓遭受旱灾,知县孙雨田侵吞赈灾粮款,饥民求赈无门,计划联名上告,请老秀才孟登科代写状子。孟登科最初对此事心存顾虑,婉拒了百姓请求。孙雨田为掩盖罪行,抢先赴省城谎报巴山民变,事态逐渐升级。四川总督恒宝在未加核实的情况下,草率下札剿办,使巴山地区陷入更大危机。

在这场悲剧中,孟登科在目睹无辜百姓在孙雨田的贪腐统治下所遭受的苦难后,深感愤慨与悲痛,从最初一心只读圣贤书,转变为勇敢地仗义鸣冤。为伸张正义,孟登科巧妙利用省试机会,在考卷上书写冤状,将巴山的苦难呈现给朝廷。主考官张之洞深感其冤屈,回京后直奏朝廷。慈禧太后派遣亲王入川查办此案,冤案得以昭雪,孟登科因此获得嘉奖。但在被封为“告状”的“状元”后,孟登科被御赐的毒酒送上绝路。

魏明伦通过对孟登科、孙雨田、恒宝等典型角色的刻画,展现了正义与邪恶、良知与贪欲之间的激烈碰撞。同时,他将目光投向那些深受苦难折磨的百姓,通过他们的遭遇和抗争,揭示社会不公和权力腐败对人民生活的深刻影响。这种改编方式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深刻反思历史,感知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古为今用的手法,魏明伦成功地将一部历史悲剧转化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现代剧作

含泪的笑:典型形象的细腻塑造

孟登科,作为《巴山秀才》剧中的核心角色,其形象自多个版本的更迭,经历了由丑角至正生的转变,展现出独特且鲜明的性格特质。他既具备“迂、傲、拗、犟、勇、直、痴”等多重性格特点,又深具悲剧色彩,让人深感其命运之坎坷。同时,孟登科亦不乏川人特有的幽默、机智与风趣,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魏明伦将这一角色设计得巧妙,性格饱满,人物弧光显著。

在孟登科向总督恒宝申诉无果之际,仍坚持纠正恒宝将“负隅顽抗”读作“负偶顽抗”的读音错误。在被官吏强行拖去接受重罚时,他高声呼喊:“头可断,血可流,(错)‘别’字不可不纠啊!”就是这样一位迂腐固执又充满喜剧色彩的人物形象,被魏明伦巧妙放置在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悲剧中,为整出戏剧奠定了独特的艺术基调,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即“含泪的喜剧,可笑的悲剧”。

孟登科这位饱读诗书的老秀才,曾过着恪守陈规、遵循传统的生活。他与众多封建时代的学子无异,怀揣着科举登第、光耀门楣的崇高理想。然而,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研八股文”的宁静生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与人祸的双重打击下,被彻底颠覆。

作为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老秀才,孟登科在全剧中经历了从迂腐顺从“拒告官府”,到目睹惨案“迂告官府”,再到申诉无门“智告官府”,最终猛然觉醒“怒告官府”的4次重大转变。

他的蜕变与成长,以及最终悲剧性的命运走向,无不深刻揭示出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作为万千封建制度桎梏下文人墨客的一个缩影,孟登科与晚清社会行将就木的陈旧气息相互映照。当他因良知觉醒而逐步迈向清醒与反抗之路,便意味着他在封建社会的立足之地逐渐缩减,直至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

冠上明珠:剧本的文学性深度

《巴山秀才》作为一部杰出的戏曲作品,其文学性深度不仅体现在人物塑造的细腻入微,更在于剧本整体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人文关怀上,且剧本创作在语言表达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文学素养。魏明伦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将人物性格与情感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巧妙地融入四川方言和民间俚语,使剧本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在《巴山秀才》的剧本中,“掌灯焚书”的一幕无疑是对文学性深度的极致追求与展现。这一幕,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孟登科的内心矛盾与挣扎,以及他对时代的不满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唱词情感充沛而深沉,韵味悠长且易于传唱,每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悲情,字字泣血。在封建年代,知识分子往往被命运裹挟,充满无尽的苦闷与悲情。孟登科掌灯焚书的举动,既是他对自身命运沉痛认知的体现,更是对这个时代充满血泪的控诉。魏明伦借此揭示了旧时代“天灾凶狠官更狠”的黑暗现实,并以此映射出新时代“灾荒无情国有情”的鲜明对比。

《巴山秀才》乃是一部兼具创新性、思想性、艺术性与文学性的戏曲巨著。作品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跨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