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崇祯元年(1628),刚刚继位不久的崇祯帝收到陕西官员的紧急求援,说陕西出现了大饥荒,乞求朝廷赶紧赈灾,救百姓于水水。

陕西延安府的灾情尤为严重,去年一年未下雨。到了今年的八九月,无粮可吃的百姓只得上山挖野菜吃。到了十月,野菜都被吃光了,只能吃树皮,到年底,树皮都被吃光了。就只能挖掘山中的青叶石吃,吃下的人几日就死掉了。

不愿意被饿死的人相聚在一起,打家劫舍为盗,家中仍然有粮食的都被抢劫一空。官僚和地主自然不能容忍,派兵捉拿,这些人被抓了之后说: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因为一些官员们迫于上司和朝廷的严令,在如此大旱之下,依旧不得不严加催收税收。税赋太重,有人就开始逃跑。逃走一人,他所遗留下来没有交的税收,就会分摊在还没有逃走的人身上,这样就导致了更多人的逃亡,所以百姓都怀抱着怨恨大规模地逃离家乡。恒产既亡,怀资易尽,梦断乡关之路,魂消沟壑之填,这些人飘流异地,栖泊无依,只得相继为盗,陕西各地开始有人揭竿而起,并有燎原之势。

灾情报告到了崇祯手里,崇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要钱。

户部尚书毕自严知道自己是跑不掉了,就说了三点:

一、延绥、固原、甘肃等镇都是依靠陕西的税收,充为军饷。现在这几处的边军欠饷一百多万两,如果减税,边军的军饷怎么解决?

二、现在说赈灾,整个户部现在只有14000两银子,这点钱还不够塞牙缝。所以赈灾户部是拿不出钱来的。

三、既然减税不行,赈灾也不行,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加派的税收暂缓一下,等到秋后再交。

最终的结果是,陕西的税收没有减,朝廷按照毕自严的建议给予的政策是税收暂缓,然后把户部仅剩的14000两作为赈灾银拨付陕西。

02

到了崇祯三年,陕西的灾情一点没有好转,陕西巡抚刘广生给崇祯上疏说:

念此三郡(指灾害最严重的延平三府),敕部酌议辽饷、带徵缓至秋收,见徵量减分数,以俟明年复徵足额。”

刘广生还提出了一个建议,陛下您不是最近撤了不少驿站吗,可否将生下来的钱给陕西用来救灾。刘广生面对着陕西残酷的灾情,束手无策,最终直接在工作中昏倒在地。接任他的王顺行一到任就给崇祯帝上疏:

伏乞皇上轸念边军之穷,俯怜延民之苦。将延安所属辽饷元、二年未完,及三年全欠尽行免征,其拨充京运之数另行抵补。

意思很简单,前面陕西三年没有交的税,也别说补缴了,请皇帝全部免了吧。

崇祯帝无奈,也只能答应。

转眼,就到了崇祯四年了,总督三边的杨鹤此时也上疏大声疾呼崇祯帝赈灾,:

况费之于剿金钱一去不还,且斩首太多上干和气。费之于抚金,钱去而民在,活一人即得一人性命,盗息民安,利莫大焉。臣欲以一劳永逸之费,省零星无益之费,皇上欲效法世宗,救此一方之人,止此一方之乱。

其实崇祯帝也有为难之处,现在陕西有饥荒,辽东有战事,到处都要花钱。但陕西旱灾的情况却是不容忽视,崇祯帝着户、兵两部拿出10万两银子用于陕西的赈灾,为防止这笔救命钱被侵吞,崇祯令御史吴甡带着这笔钱前往陕西赈济。

这是自崇祯元年拨款14000两之后,三年多来朝廷第一次拿钱出来赈灾,吴甡拿到这笔钱哪里敢停留,火急火燎地往陕西狂奔,因为陕西的灾害已经多年,民众嗷嗷待哺,而且此时已经是二月初,他需要在饥民最难熬的三、月青黄不接之时把赈灾款发到他们手中。一路上吴甡还不忘给崇祯发上疏,主要意思就是10万两钱太少,希望再拨款。崇祯帝的回复是,让陕西各府州县有司也多方凑集一些资金,不要只靠朝廷的赈灾。崇祯帝意思很清楚,钱就那么多,其余的自己想办法。

吴甡也豁出去了,朝廷的10万两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到了陕西就去找陕西的藩王,朱家的天下,你们不拿钱谁拿?几个王爷,最多的才拿了1500两,瑞王和秦王只拿了1000两。吴甡动不了王爷,只好又找到一些富绅,要求拿钱出来救灾。软磨硬施之下,在陕西合计弄到白银36000两,粮食大约3000石。

有了这钱粮,吴甡开始了赈灾。

吴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自陕西大旱以来,兵民交困之下四出劫掠,山西为防引火烧身,害怕陕西的流民跨过黄河到山西来,遂封锁黄河渡口,阻断了陕西到陕西的商路,致使延安、榆林等地粮价骤涨,斗米六钱。其实山西的担忧并不是毫无依据,数年后,农民军就是跨过黄河进入到山西的。吴甡赶紧上疏崇祯帝,请求让山西放开粮路,允许陕西购粮,在崇祯的多次严令之下,山西的地方官员才极不情愿地让陕西过来买粮。

03

有了银子,买来了粮食,吴甡终于可以开始赈灾了。

四月一日,他到了宜君县,用了1430两银子,一共赈灾2784名饥民。从中我们也可以计算出平均每一名饥民所得银两大仅约半两,当时在延安府一石米要得价格已经暴涨至0.7两银子,明朝一石大约相当于今日150斤左右,这也意味着每位饥民可以得到米约107斤,这虽然不多,但绝对是救命粮。

吴甡到甘泉县之时,才发现情况更为惨烈,全县搜遍了也才找到600人,其余的要么饿死,要么逃亡了。

吴甡到了延安府,全府竟然只有知府一名官员,很多官员都饿死了,而这名知府还兼任着下面几个县的县令。

吴甡继续北上到达延长县时,几万流贼正在围攻延长县城,吴甡站在城头高呼赈灾,流贼纷纷由攻城者变为了大明朝的拥护者。

吴甡此次赈灾二月初九从北京出发,四月初一开始赈灾,到五月二十一日完成了所有赈灾工作。这次赈灾,一共花费137165.085两,赈济饥民240345人。

吴甡的这次救灾,并没有改变局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灾情已经过去四年,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农民战争早就成为燎原之势。而且赈灾的银两实在太少,仅仅能够维持饥民数月生活而已,而陕西九府,吴甡也仅仅赈济了其中的西安、平凉、庆阳几府而已。另外一方面,陕西边军所欠百万以上的军饷仍然没有解决。

而且赈灾只是解决表面问题,根本问题还是要让饥民能够稳定下来进行农业生产,这一点在当时是几乎不可能的,且不说整个陕西流民遍地,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就算饥民们愿意种地,当时辽饷的负担极重,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交税,有谁又愿意来种地呢?

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明朝的贪腐极为严重,由于此次赈灾的银子完全是救命钱,朝廷上下极为重视,崇祯帝多次下旨禁止贪墨,吴甡也坚持自己亲自发放赈灾银,但仍然发现了很多贪墨和扣留的现象:鄜州扣留银11.1两,宜川县初报降丁甚多,后因逃散,扣留银 623. 2 两,洛川县扣银203. 2 两,中部县扣银 251. 358 两,黄甫川营堡扣银 50 两,神木营扣银 88. 3 两,绥德卫扣银11. 2 两,韩城县扣银 16. 2 两,蒲城县扣银 7. 2两,澄城县扣银 2 两,白水县扣银 3. 8 两(数据来源于吴甡《柴庵疏集》)。这些钱加起来为1267.558两,已接近整体赈灾款的10%,而这还只是清查出来的,没有被清查出来的只怕也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数据来源于吴甡《柴庵疏集》)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很多原创内容值得一读,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