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佳宁

图/羊城晚报记者 严锦程

从左起依次为:主持人孙绮曼,郭威、林江、王亮、招浩军、张哲亮

现场香囊制作、五彩编绳快闪体验活动吸引家长孩子齐齐参与

南兴合兴堂女子青少年醒狮队现场献上精彩醒狮表演

6月8日,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三七互娱集团、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承办的阅见月月见6月专场之“非遗传承与数字创新”主题活动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现场,相关政府领导、专业学者、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围绕“数字创新赋能 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共同为数字技术+非遗传承教育拓展更多可能性。活动中,广州车陂小学校长招浩军、三七互娱妙小程教研负责人郭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广东教育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王亮、南兴合兴堂女子青少年醒狮队教练张哲亮就非遗传承与数字创新主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羊城晚报记者:车陂小学重视龙舟文化,专门开设了龙舟主题班,学校在这种青少年的非遗传承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招浩军:我认为学校特别是公办小学应该是非遗传承的一道桥梁,如何让传统文化接近孩子?作为学校,基本上有几项工作是要做的,第一就是要把非遗和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里面,教育系统和教育部门给学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都很高,我们有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这些都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来开展。

第二,学校要跟社区本土的一些文化组织、机构和个人合作,来实现非遗的传承和沟通,这方面我们车陂小学其实也做得挺好。因为车陂村对学校的支持很大,无论是祠堂文化和龙舟文化,还是龙舟文化促进会等等举办的活动都会跟学校结合,把一些好的活动和文化都放到学校里让孩子去体验,所以我认为学校的努力其实还不足以去说明什么,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非遗传承,所以在大的环境下,学校其实是一个受益者,只要我们把桥梁搭好,就能让文化传递到孩子那里,让孩子也进入文化当中,这方面我觉得我们都做到并且做好了。

羊城晚报记者:非遗如何通过数字创新的形式进行更好的传播?

郭威:随着社会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只要把传统的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就可以传播得更快,也就是说数字化其实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通过数字化形式可以很方便地把传统文化实现创新转化,传递给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这是数字化推进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特点。

羊城晚报记者:数字化如何能够与非遗传播结合,有哪些结合点?

林江:在非遗传承中,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无限的机会。最近,英伟达备受关注,体现了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发展趋势,这也给我们非遗的传承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例如通过数字化的展览、虚拟现实结合,比如广交会既能有实体展会,也可以24小时网络在线。同样,数字化赋能后,不仅在端午节可以扒龙舟,而是每天都可以扒龙舟,线上展示形式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虚拟网络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总体来看,数字化既可以给非遗传承带来无限的可能,也可以带来数字化的产业,或者称之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羊城晚报记者:作为出版了醒狮主题读本的作者,在您看来,龙舟醒狮这一类的岭南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王亮:我认为岭南非遗有两点特质:一是它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醒狮还是龙舟,群众参与度都非常高。龙舟活动举办时,河涌两岸都是加油的观众。像车陂小学也会把非遗教育融入到学校当中,这意味着不仅很多人会参与到非遗的活动中,还有很多人会去教育、去研究、去关心这件事。所以这种广阔的群众基础是岭南非遗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二是以醒狮和龙舟为代表的岭南非遗非常具有创新性。我留意到最近以醒狮为主题的一些小说、电影和音乐剧一推出都很受欢迎,醒狮现在已经成为了广东年轻人的一个潮流标志,这就是一种创新。龙舟它以前是村落之间、宗族之间一个交流的活动,但是现在龙舟已经融入了竞技体育的一些现代理念,向着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去发展。像这种创新,我觉得是岭南非遗的一种独有的生命力。

羊城晚报记者:作为南兴合兴堂女子醒狮队的教练,同时您也是湖南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您是如何创新非遗传承形式?

张哲亮: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坚持传达一个理念:正能量。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我们表演醒狮想传递的是中国人那种坚强不息、步步高升和不惧困难的精神,同时不管是我们线下的非遗传承,还是说线上的新媒体传播,我们都是想把中国优秀的故事和非遗里边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我们醒狮队也跟各大高校不同专业的老师同学们一起,通过跨专业的形式将非遗多途径传播。例如我们为女子醒狮队创作了以龙腾狮跃为主题的数字化插画,并且把插画转化成为文创产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非遗。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