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天

川剧《易胆大》是剧作家魏明伦创作的第一部经典剧目,也是川剧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新编作品之一。该剧把时代背景虚构为“昏昏浊浊之年,渺渺茫茫之月,麻麻杂杂之时”,把地点设置为“堂堂天府之国,巍巍水陆码头,雅号龙门镇,别名扯谎坝”。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代背景、地域特色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反映了川剧艺人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他们以独特的斗争方式对抗黑暗封建势力的情形。

情节紧凑富有张力,悲喜交加更悲凉

易胆大》全剧共分6场,将名优之死、立志复仇、一闹茶馆、二闹坟山、三闹灵堂、乐极生悲等桥段融合在一起,场次间将悲与喜、庄与谐、正与闹进行交替,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多线叙事,呈现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剧情变化。

剧中,男主角易胆大得知师弟九龄童因被恶霸麻大胆逼迫带病演出《八阵图》而亡后,义愤填膺,决心率领全班艺人向麻大胆复仇。他巧妙地周旋于麻大胆和官绅派骆善人这两股恶势力之间,最终施以“请君入瓮换血债”的计谋,成功为师弟报仇雪恨,惩治了麻大胆。

看似“喜剧收场地,好人大团圆”的圆满结局,却通过剧末巧妙设置的悬念,使作品的悲剧色彩被推向极致,让观众感受到人物角色在旧社会的悲凉与无奈。

剧末,从充满喜剧色彩的“移花接麻”到麻老幺和骆善人狗咬狗、鬼打鬼的荒诞戏码,急转为大悲剧。花轿的设置,更像是一颗隐藏的炸弹。随着一声霹雳,花轿炸开,将原本的喜剧氛围瞬间撕裂,众人才知道花想容在骆善人的逼迫下为爱殉情,使该剧由此到达悲剧之极。

《易胆大》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以悲壮之情启幕,又以悲凉之意落幕。首尾之间,通过相同的唱词形成呼应,进一步凸显该剧的主题。那条再难走也要走的人生路,正是旧社会底层人物的必经之路。

对比手法巧妙运用,塑造鲜明人物角色

在角色塑造方面,《易胆大》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不同角色的观点、立场、情感等相互碰撞,使戏剧性得到充分展现,也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

其一,社会底层的艺人,包括德才兼备的九龄童、宁死不屈的花想容、泼辣重义的易大嫂和艺高胆大的易胆大等。

作为该剧主角的易胆大,机智勇敢、善于计谋。从第二场立志复仇到一闹茶馆、二闹坟山、三闹灵堂,易胆大利用骆善人,诱骗麻大胆到舍身崖,再借麻五娘之手打死麻大胆,最后使出偷梁换柱之计,借麻老幺的刀除掉骆善人,用一招请君入瓮,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易胆大的“易”是技艺“艺”,也是义气的“义”。他技艺高超,是剧中唯一能帮九龄童唱《八阵图》的人。同时,他更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能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帮九龄童报仇雪恨。

其二,四川袍哥形象,包括伪善阴险的清水袍哥骆善人和野蛮愚昧的浑水袍哥麻大胆。

麻大胆背叛匪首后,在舍身崖起家,从此横行霸道。他设谋夫霸妻之计,最终却陷入计中计,丢了性命。骆善人作为计中计的关键一环,表面上假借扶危济困之名,实则暗藏私心,想要霸占女伶花想容,却因此落得被麻老幺除掉的下场。

《易胆大》通过巧妙的角色设定与情节编排,塑造了两个极具对比性的角色类型——戏子与袍哥。清水袍哥骆善人和浑水袍哥麻大胆的形象,在作品中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对比出易胆大丰富的形象深入人心。

除此外,剧中的两场《吊孝思春》,用花想容的唱词“吊孝满目皆秋景,人间黑暗五春光”,与麻五娘的唱词“我这样年轻这样美,空房守寡去靠谁”形成对比。通过吊孝这一细节的对比,突出贫贱夫妻生死恋这一动人情节,同时使麻五娘喜怒无常的形象和花想容坚贞不屈的形象显得更生动。

融入四川元素,彰显川剧韵味

在《变脸》《巴山秀才》《夕照祁山》等剧作中,都能窥见魏明伦对巴蜀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些剧作融入民俗风情和历史传说,通过川剧的独特唱腔和表演技艺,将巴蜀的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夕照祁山》中,他更是通过诸葛亮的唱词“落叶归根归不得,集酸甜苦辣忆蜀国……黄泉无限川江恋,来生再作蜀川客”表达对巴蜀大地深沉的眷恋。在《易胆大》中,他将极具四川特色的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使剧作充满浓郁的巴蜀文化色彩。

无论是四川方言俚语,还是龙门镇与龙门阵的谐音设计,都为《易胆大》添了不少趣味性。剧中,频繁出现的麻记茶馆和麻将元素,是对四川休闲娱乐文化的生动展现。特别是麻记茶馆,不仅成为剧中人物纠缠与斗争的重要场合,更是对四川传统茶馆文化的呈现。

《易胆大》的故事来自对康芷林之死、竹芳受辱、黄佩莲巧制裘子昆、易胆大比胆、李小钟和李淑卿之死等生活素材的提炼和改造,反映出川剧艺人在旧社会的悲剧命运。《易胆大》中的唱词“世人只看前台戏,谁知后台倍凄凉,世人见我哈哈笑,谁解笑声是佯狂”,既是对流浪艺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也是剧作者的内心独白与感慨。

在振兴川剧的背景下,这种新旧交织的对比,更凸显了以魏明伦等新一代川剧艺术家对川剧的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也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体现。

作者简介

吴道天,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副教授,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专家智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