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的国家医保谈判中,全球知名药企渤健的,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最终给出了全球最低价,以每针3万元的价格,成功进入中国医保。

这一价格,相比此前的单支69.7万元,降幅直接高达了95%以上

然而,却有人声称,澳大利亚的患者,其实只需自付184元人民币,就能获得这款"救命药"。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为何在澳洲卖184块,而中国反而声称是,"全球最低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SMA患儿的“救命药”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目前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

而SMA的中文名则是,脊髓性肌萎缩症。它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

一旦患病后,就会导致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受损,进而引发全身肌肉无力、萎缩,最终丧失行走、进食等,基本生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渤健研发出的这款药,确实为SMA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根据临床试验表明,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儿,存活率和运动功能,都得到显著改善。

然而,这款药物背后的天价费用,也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售价,高达69.7万元人民币一针

而每个患者,一年就需要注射3-4针,光是这笔注射费用,就已经累计超过了200万元。

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无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么,网上传说的,这种药物在澳洲的售价,只有区区184块钱,又是否真实呢?是真的出现了,药企的区别对待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澳大利亚的定价,确实一度引发了,国内舆论哗然。

细查后发现,在澳大利亚,该药品早已经被纳入,澳大利亚国家药品福利计划(PBS),其上面的单支价格,为11万澳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

只不过是,澳大利亚政府为患者承担了,绝大部分费用。这才让患者最终只需,自付39.5澳元(约合人民币205元)。

那么,在中国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售价,最初高达69.7万元人民币一针。它又是如何定的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相对完善的。

其政府和商业保险,能够覆盖绝大大部分,药品费用,所以患者的自付比例较低。

而在中国,整体的医保基金压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很难以对高价药品,进行全额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罕见病患者的绝对数量,远超其他国家。

这也就,对创新药的普及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跨国药企如果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在定价上,有所让步。

所以,单从出厂采购价上看,哪怕是最早期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拿到的价格,也算是全球范围内比较低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那依然还是个天文数字。

而这就需要,中国医保局,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买方之一,出面议价了。

只是在现实操作中,跨国药企一方面希望,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

同时,又得维护其全球价格体系,故而出现了,谈判中左右为难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智慧,医保谈判

为了让更多患者用上好药,同时缓解医保基金压力,国家医保局连续开展了,多轮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准入谈判。

这也对进口创新药,无形中形成了,巨大的降价压力。

就比如,在2021年的医保谈判中,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主动降价至,每针3万元,算是摆出了,进医保的低姿态。

这一价格不仅远低于,此前的69.7万元,也低于美国的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7万元),甚至也远低于,澳大利亚的支付价(55万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业内人士指出的,中国医保局掌握着,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议价能力不可小觑。

跨国药企如果想要,在华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拿出诚意,给出接近成本价的优惠条件。

事实上,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并非个例,诸多跨国药企,都曾在医保谈判面前低头,纷纷祭出了"全球最低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是,诺华的骨髓纤维化药物"捷恪卫",多次重返谈判桌,最终以远低于欧美的价格,成功纳入医保。

阿斯利康的抗肺癌药"泰瑞沙",也是经历了两轮降价,目前在中国的售价,已是全球最低。

艾伯维的"修美乐",同样从每支7600元,降至1290元,降幅超过80%。

吉利德的丙肝新药"索磷布韦",也以每瓶2188元的价格,进入医保,降幅接近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药引进的“困境”

医保谈判带来的降价效应,肯定是有目共睹的,但创新药的普及性问题,依然困扰着无数患者。

即便经过几轮降价,许多进口创新药的价格,依然高于普通中国家庭的,承受能力。

以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为例,谈判后的每针3万元,对许多SMA患儿家庭而言,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从根本上看,撬动创新药普及性这一"基本盘",仍需要多方共同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是,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对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提高医保基金的战略购买力。

还有就是,医药企业要践行社会责任,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多,优惠和援助项目,并积极参与医保谈判。

同样还有,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罕见病的关注和支持,完善慈善救助体系,为罕见病患者织密保障网。

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快药品审评审批改革,鼓励新型药的研发,促进市场充分竞争,推动创新药价格的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价格之谜,折射出了创新药,在中国市场的复杂博弈。

跨国药企出于种种考量,给出了远低于,其他市场的定价。医保局则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药价屡创新低。

种种博弈的背后,是中国患者对优质创新药的迫切需求,以及各方为之不懈努力的身影。

展望未来,随着医保谈判常态化、制度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走进寻常百姓家,惠及更多中国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