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老年人最怕的一种身体状态,莫过于血液粘稠。

医学上称其为“高粘滞血症”或“血液粘度升高”。除了高脂血,高血糖、高尿酸、血液病、慢性炎症、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某些药物因素,都会导致血液粘稠

特别是到了夏天,出汗多、喝水少,身体脱水发生血液粘稠的概率更高。血液粘稠,就像车道堵车、河道淤堵一样,不容易流动,影响五脏六腑,严重者可能会诱发血栓甚至中风。

1

这些不适经常出现

你的血液可能“粘稠”了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下5个症状,一定要要尽早重视,等血管堵了就晚了!

1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经过一晚的睡眠和代谢,血液中的含水量很低,这时血液粘稠度升高,大脑的血供受到影响,患者不仅会感到头晕、无力,同时还会伴随思维迟钝。待喝水或早餐过后才能缓解。

而晚上精神状态却很兴奋,有的人甚至一直到半夜都不会觉得犯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午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不过一般可以忍耐;

而血液粘稠度高的人,午后困意比较强,如果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甚至感到异常疲劳和无力。

3 下蹲时呼吸不畅

血液粘稠度高会导致全身血液运行不畅,脑部、肺部等器官供血都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下蹲的时候,流经心脏的血液减少,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受限,供氧不足的症状更为强烈,一蹲下就会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阵发性视力模糊

血液粘稠引发的视力模糊多为阵发性。

由于血液粘稠度太高,导致血流不畅,营养物质无法及时供给视神经,就可能造成视网膜及视神经短暂性缺血缺氧,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下肢沉重无力

血液粘稠会影响静脉血管中血液的正常流速,从而导致下肢的静脉回血减少,最终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现象,出现下肢沉重、无力、水肿、静脉血管过度凸起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些症状也是因人而异,关键是要重视自己身体不适的感觉。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血液检查。

2

关于降低血液粘稠的

3个传言和真相

1 喝大量水,就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适量饮水可以调整血液黏稠,但不能过度依赖,特别是由病理因素引起的血液粘稠。

白天可以每隔1~2小时,喝上200ml左右,运动期间或是出汗量大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

此外,睡前100ml水、起夜时100ml水、起床后200ml水有“救命三杯水”之称,也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输液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吗?

输液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对于脱水(因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导致的血液粘稠,以及高热和感染、急性病症等引起的血液高粘有一定帮助,促进康复。

但不适用于慢性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某些血液病引起的血液粘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献血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吗?

献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因为适量献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血液流速,有利于改善身体的供血供氧状态。

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和作用。对于一般健康人群,献血不会显著且持久地降低血液粘稠度。正常情况下,身体会很快恢复到献血前的状态;

对于因慢病引起的血液粘稠,献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管理。

3

夏季常吃两种食物

减少血液粘度,防血栓

1 豆豉

豆豉是一种经过发酵的大豆制品,常用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传统烹饪中。其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维生素K,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可能减少血液粘稠度。

有些豆豉特别是发酵程度较深的豆豉(如纳豆)中含有纳豆激酶,这是一种具有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的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性,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帮助预防血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芝麻

芝麻中富含的卵磷脂、亚油酸等,可以称作是“血管清道夫”,它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能够加快人体内脂质的新陈代谢,改善血管环境,辅助降低血液粘稠度。(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