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值得作家去记录、去书写,留下信史。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国家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浙广情谊,源远流长。自1996年以来,浙江广元协作历经对口帮扶、“5·12”灾后援建、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西部协作“四个阶段”,在交流互动、产业互补、就业互通、市场互联、振兴互促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海报

作家陈崎嵘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远方的山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广元东西协作实践》(以下简称《远方的山水》) 2024年5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远方的山水》文学性地呈现了浙江与四川广元30年来千里牵手、互帮互助、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表达了区域协作、共同富裕这一时代性主题的宏阔图景,又艺术地展现了浙江和广元之间的深情厚谊与奋进风貌。书中梳理、探讨、总结了东西协作的作用和意义,既涉及乡村振兴,也涉及共同富裕,更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

6月14日上午,《远方的山水》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活动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广元市委宣传部、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在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的主持下,来自文学界、传媒界、出版界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就《远方的山水》的时代意义、文学价值、创作特色等展开深入探讨。大家认为,这部作品讲述浙江和广元的东西部协作,从哲学的高度、现实的高度来入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范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敬泽

李敬泽看来,《远方的山水》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让我们充分地领会到“何以中国”。中国为什么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现代化?《远方的山水》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非常厚重的文学样本。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说,《远方的山水》讲述的是浙江和广元的东西协作,两地互为远方的山水。这种协作和眺望,不是单向的流动,而是资源、理念、人心的双向流动。树上有一个苹果,有人用棍子打下来,有人雇别人摘下来,有人爬到树上摘下来。陈崎嵘就是爬到树上的那个人,写得特别实在,也特别下苦功夫。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报告文学最重要的是写人,一个报告文学中如果有几个人物让我们能够记住,那便成功了。《远方的山水》中的罗嘉发、白堃云、朱红、周展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感觉到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时代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价值,在时代的这种洪流当中得以体现。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王必胜提到,《远方的山水》这样的作品,是一个有难度的写作。因为报告文学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写作,它是实在的报告,艺术的报告,报告文学对于时代,对于现代生活的介入,实际上对创作的要求起点很高。时间跨度比较大,还有众多人物,从文学层面来看是了不起的,最主要的是该作品还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思想性和思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方的山水》作者陈崎嵘

身为《远方的山水》的作者,陈崎嵘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的感谢,“是浙江广元两地人民群众的现实创造,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题材。如果没有这些,《远方的山水》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广元人民感恩奋进的精神感染了我,我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感染到感动的过程。报告文学作家是时代的记录者,报告文学的创作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与配合,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一定是集体创作的。”

(四川人民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