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书记,我们小区的停车位改造项目可不可靠?”“相关费用明细要公开,我们要来监督。”近期,居民们和社区干部围坐一起开展“流动小板凳”议事会,谈论着小区改造建设的有关问题,海安高新区海安街道海陵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戎娟对大家的顾虑一一作出说明,又动笔记录下居民们的“金点子”。

把党的方针政策带下去,把群众意见带上来,今年年初以来,海陵社区党总支以别开生面的流动“小板凳”形式,让群众敞开心扉,使群众意见放得开、说得透、谈得真,让宣传的方针政策入神入脑、协商的家事入情入理、服务的项目入心入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板凳”上问民需兜起群众幸福圈

“我们年纪大了,子女不在身边,又不会用智能手机,总要走到社区咨询,很不方便,现在好了,社区经常到楼下跟我们坐在一起交流,有事可以及时问及时解决。”家住海陵社区如意紫都小区的居民王晓红笑着说。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登门”,海陵社区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组织党员和志愿者进行认领,定期在小区内开展“3+N”小板凳便民服务,提供义修、义剪、义诊3个固定服务项目及N个自选项目。针对部分老年人出行不便,“小板凳”变身移动“办公桌”,定期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现场为居民提供就业登记、办理医保、生育证登记、党费收取等服务,在小区设点的同时上门办理业务。今年以来,共160余名居民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板凳”上议民事共商共治解难题

“小区污水管道老化破损,楼上邻居家的下水经常漏到我家。为此,我们吵过好几次。没想到,这个问题在‘小板凳议事会’上得到了彻底解决,现在我们两家已经握手言和了。”家住海陵新村的居民何锦平想起那段难熬的日子激动地说。

有困难、当面讲、马上办,社区党总支整合小区党支部、志愿者、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建立“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协商处置闭环,解决治理痛点。建立“一般问题现场解决、难点问题分段解决、重大问题联合解决”的问题解决机制,对所收集的居民矛盾、社情民意,进行日对接、周跟进。

随着流动“小板凳议事会”活动深入开展,邻里纠纷、下水道淤堵、停电漏水、独居老人照护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以来,组织议事9场,采纳居民意见建议20余条,解决问题十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板凳”上传党音同心同向聚民心

“不点陌生链接,不扫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陌生软件,更不要轻易转账,这些很多都是诈骗人员诈骗的手段!”“天上不会掉馅饼,越是承诺高回报、高利率,越是陷阱,越要警惕。”近日,海陵社区志愿者在辖区的小区内宣传防诈反诈。

几个简单的小板凳,街坊邻居围坐在一起,一场热热闹闹的“小板凳宣讲会”就开始了。大家围拢而坐,认真聆听社区志愿者用普通话和方言,对惠民政策、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内容进行解读,共叙家乡变化、共话乡音乡情、现场互动踊跃,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从“端坐会场”到“直奔现场”,社区充分挖掘理论宣讲力量,组成“小板凳红色宣讲队”,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在楼前院落、公园广场等群众较为聚集的场所开展流动宣讲,以群众身边事例为切入点,将红色文化、政策学习、防诈反诈等有效嵌入,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将“普通话”翻译成“土方言”,用“乡音”“土办法”让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更有“力度”。目前,已开展宣讲20多场,参与人数达300多人次。

“坐下来,多听听意见和需求,把群众的凳子坐热了,也就把群众的心焐热了。”海陵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戎娟表示,接下来,海陵社区将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流动“小板凳”机制,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发挥“小板凳”的优势,让“小板凳”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通讯员陈俐君蒋泽翔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