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青岛银行日前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其主要是因为其在近期的一系列变化和挑战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一级交易商名单中消失:青岛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中消失,而青岛农商银行取而代之。这一变化引起了市场关注,也让人们对青岛银行的未来发展产生了疑问。

频繁受罚:近期青岛银行频繁受到监管部门处罚,涉及监管标准化数据的错报漏报、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严、信用卡中心违规经营等多个方面。这些罚单使得青岛银行的合规风险备受关注。

资产负债结构调整:青岛银行在2023年积极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了热议,人们关注这种调整对青岛银行未来发展的影响。

高管表态:青岛银行董事长景在伦对青岛银行未来发展的表态也备受关注。他表示青岛银行将应对风险挑战,稳健推进工作,力争抢占机遇,这让人们关注景在伦是否能带领青岛银行走向成功。

青岛银行的地位出现动摇

近日,青岛银行的地位在山东银行业出现了动摇,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经过对该行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及市场表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一系列因素导致了青岛银行地位的动摇。

青岛银行在2023年同业业务规模大幅下滑,同业业务交易量及活跃度降低,导致该行在2024年央行公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中被移出,而青岛农商行则补位上去。这一变化暴露了青岛银行在同业业务方面的不利发展趋势,也表明其综合实力在下降。

青岛银行在2023年营收表现稳健,但在2024年一季度出现了明显差异。尽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但增速较之前有所减缓,尤其是非息收入对增长贡献较大。与此同时,资产规模、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方面,青岛银行都被齐鲁银行及青岛农商行超越,使得其在山东城商行中的地位受到挑战。

青岛银行的市值和净资产收益率也不及竞争对手。市值方面,青岛银行的收盘价和市值均低于齐鲁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垫底位置。这些数据反映了青岛银行在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方面的不足,也是其地位动摇的原因之一。

青岛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也面临挑战。尽管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仍在可控范围内,但不良贷款余额在增长,特别是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增长较多,需引起警惕。

青岛银行的地位出现动摇并非偶然。同业业务规模下滑、营收增速减缓、市值和利润被超越、资产质量存在隐患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青岛银行在山东银行业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对于青岛银行而言,需要认真分析问题,调整经营策略,努力提升综合实力,以重振地位,保持竞争力。

青岛银行与青岛农商银行的对比

日前,青岛银行和青岛农商银行相继发布了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展现出各自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态势和业绩亮点。

青岛银行在2023年取得了稳健增长的业绩成绩单。全年营业收入达124.72亿元,同比增长7.11%,实现归母净利润35.49亿元,同比增长15.11%。资产规模持续稳健增长,资产总额达6079.85亿元,客户存款总额3860.6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8%,拨备覆盖率高达225.96%。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8%,净利润同比增长18.74%。然而,令人关注的是该季度内受到罚款的影响,共计215万元。

相比之下,青岛农商银行在2023年营业收入为103.25亿元,同比增长3.84%,净利润25.68亿元,同比增长10.82%。资产总额4679.3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1%,拨备覆盖率达237.96%。一季度报告显示,资产总额4632亿元,营业收入26.72亿元,归母净利润9.94亿元。

在资产规模增长方面,青岛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业绩增长速度均高于青岛农商银行。青岛银行在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方面也表现较为稳健,尽管在2024年第一季度受到罚款影响。青岛农商银行在普惠型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方面表现突出,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也呈现良好趋势。

两家银行在不同的发展策略下,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青岛银行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调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青岛农商银行则注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在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青岛银行与山东A股上市银行的对比

2024年首季,山东三家A股上市银行表现出色,实现了“开门红”,盈利水平稳步提升。其中,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和青岛农商银行都取得了双位数增长的净利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盈利方面,齐鲁银行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长15.98%;青岛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长18.74%;青农商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0.94亿元,同比增长10.14%。三家银行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

从业务规模来看,三家银行业务规模均呈现向好趋势。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和青农商行的资产总额、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均实现了增长,展现出良好的业务发展态势。

在资产质量方面,三家银行均保持平稳。不良贷款率均在合理范围内,拨备覆盖率也有所提高,显示出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然而,在面临净息差承压的情况下,青岛银行提出了“优化存款结构”的发力点,以进一步管控负债成本。青岛银行在2023年净息差上升的情况下,展现出了对负债成本的重视,计划围绕优化资产结构、压降负债成本、提升中收能力、防控经营风险和强化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和青农商行在盈利能力、业务规模和资产质量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成绩,展现出了各自的发展优势。青岛银行在面临净息差承压的情况下提出了优化存款结构的发力点,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景在伦,能否带领青岛银行圆梦?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4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青岛银行的名字却从榜单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青岛农商银行。此举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青岛银行对此回应称,他们在2023年积极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一变化似乎并未获得市场的认同,而在合规稳健经营方面,青岛银行频频出现纰漏。据统计,仅2024年第一季度,青岛银行就接到了5张罚单,罚款总额高达215万元。

违规行为的范围涵盖了监管标准化数据的错报漏报、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严、信用卡中心违规经营等多个方面。这些违规行为的频发,不仅损害了青岛银行的声誉,还可能埋下了资产质量下行的风险。

然而,青岛银行董事长景在伦对此表示,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青岛银行将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稳健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在发展中抢占机遇。景在伦表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青岛银行将继续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打造“质效优先、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价值领先银行。

成立十八年来,青岛银行建立了高度契合区域经济的业务模式,实现了资产总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在新三年战略规划的引领下,青岛银行将继续努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优化整体资产负债结构,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努力实现更好的业绩和价值回馈。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在伦能否带领青岛银行圆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