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审定畜禽种源新动能-农业科学院|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简称牧医所)和广东佛山市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简称新广农牧)科企联合团队协同创新自主育种的“广明2号”在2021年12月通过品种审定,短短1年时间父母代种鸡订单就达到100万套,打破了我国畜禽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通过试纸和手机拍照,5分钟智能识别和检测多种残留农药。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研究员的科研成果“基于免疫层析试纸条和移动终端的食品安全及体外诊断智能识别技术和系统”一问世,就实现成果转化并市场化应用,如今已推出十多种定制农兽残、非法添加物检测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化应用的道路越来越畅通?作为中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科院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立足国家战略需求。

一方面加强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另一方面科企融合推进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彰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机制创新 激发转化活力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与经济的“两张皮”,造成科技创新效率难有大的提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意味着破除守旧的藩篱,也意味着自我突破和探索未知。

中国农科院从构建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出发,破立并举,组合推出多项措施,优化科企融合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深化院所两级科企融合发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发展的现实动力。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赵玉林介绍,中国农科院明确提出科企融合发展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出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企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推出《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专门设置成果转化优秀团队奖和知识产权转化奖,注重分类评价,按创新团队成果转化实际工作情况量化评审条件,重点突出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实际运用。评奖结果作为个人及团队评选职称、进入职称“绿色通道”和推选国家奖项的重要依据,不断强化围绕市场和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研发及转化,释放农业科技创新潜能。

“制度枷锁”逐步打破,越来越多科研人员放下了顾虑,投入更多精力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农科院加强战略合作,为创新团队和企业合作搭建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进入空前活跃期。中国农科院联合100余家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协会学会共建院级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搭建院属单位与涉农企业的沟通平台,推动“产学研金服”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应用。

依托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2022年院级层面与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等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院级战略合作企业增至8家。院属研究所坚持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融合发展,与400余家企业紧密合作。2018至2021年累计合作经费36亿元,其中超20%的企业与研究所共建创新平台。

深化科企融合 实现优势互补

为深入推进科企融合发展,中国农科院注重科技研发和生产需求的精准匹配,不仅面向企业开放种质资源、科研平台、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还定期组织合作企业到中国农科院沟通交流,发挥院所的资源、人才和科技优势,精准把脉企业需求,补齐弱势短板,持续更新迭代完善科企协同研发机制,形成“企业出题、院所答题”“院所牵头、企业加入”等合作模式。

2022年,中国农科院组织举办“企业家走进农科院”活动,中农发、大北农、新希望、中海化学、中海炼化、中国农业银行等农业头部企业、涉农新兴企业及金融机构,深入考察科技成果,开展交流座谈,为院属研究所与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平台。

“广明2号”的成功选育,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科企深度融合。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介绍,牧医所与新广农牧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权利,牧医所发挥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新广农牧发挥资金优势、条件优势和产业化优势,联合选育广明白羽肉鸡新品种。

双方约定,最终的育种成果双方共有,品种经营开发权归企业,合作共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实现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育种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新广农牧董事长梁尚根指出,科企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贯通。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农业科技领域不少“卡脖子”技术难题亟待攻克。中国农科院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在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以及国家生物安全等领域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比如,防控重大动植物疫情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动物疫苗的关键组成部分——疫苗佐剂,仍完全依赖进口。

2022年,中国农科院与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海炼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聚焦实现疫苗佐剂国产化替代。中海炼化有稳定生产供应动物疫苗佐用白油的能力,在复合佐剂研发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农科院拥有顶级专家团队,担负着非洲猪瘟、口蹄疫和禽流感等动物烈性传染病防控、毒种保藏以及疫苗、

佐剂研发、产业化等的牵头任务,有国内唯一的动物最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P4实验室)及国家唯一的口蹄疫和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双方各取其长、跨界融合,目标很明确,就是研发、验证并生产、推广国产动物疫苗佐剂,以解决当前我国动物养殖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有效保障国家生物安全。

加快成果落地 助推产业发展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表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机构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和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有效载体。中国农科院通过科企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高质的科技支撑,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合作中孕育、孵化,实现了精准转化,助推农业企业成为产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主体,成效显著。

山东寿光蔬菜,种植规模大,品质繁多,是特色产业之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寿光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中蔬生物科技(寿光)有限公司,在科企融合方面探索全新发展模式。公司成立3年来,以基地为支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取得植物新品种权8个,登记品种2个,获得专利4件。

针对设施蔬菜高湿病害轻简化防控的需求,该公司开发的精量电动弥粉机和配套微粉剂的转化落地,实现了企业产品从无到有,每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科企融合助推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大北农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进行玉米育种联合攻关,作科所负责选育符合大北农市场需求的玉米新品种,根据大北农要求提供品比试验组合,大北农负责品比试验,根据品种表现选拔优秀组合进行参试,并选择部分品种进行市场开发,项目产出玉米自交系10余个,大北农选种或暂时评比品种50余个。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注重推动农业科技从“研学产”线性创新向“产学研”体系创新转变,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科技花”结出“产业果”。中国农业科学院2023年工作会议指出,虽然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率在逐年提升,但是科研选题与产业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

在新形势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布局,提高有效成果创造,深化科企科产融合发展,推动科企合作项目落地,构建科企联合研发中心,打造科企融合发展样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集成推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品种审定畜禽种源新动能-农业科学院|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新闻中国采编-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http://www.xwzgcb.com/v.php?info_id=1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