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三家加征税率分别征收关税17.4%、20%和38.1%,而其他配合调查的中企税率21%,对未配合调查的电动车制造商,将征收38.1%反补贴税。临时关税从7月4日起执行。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中国生产的特斯拉电动车被列为特例,它有可能得到单独税率。

叠加欧盟现有对进口车征收的10%关税,中国电动车出口欧盟的税率将增长到27.4%至48.1%。

世界电动汽车产业现状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世界上保持着主导地位。我国品牌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以及美国特斯拉(中国)上海工厂处于第一方阵,紧随其后均为我国或合资品牌: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蔚来、理想、大众(中国)和小鹏、江淮、华为、宝马(中国)、爱驰等企业。我国车企在核心电动车技术和电池技术方面处于领先优势,除了美国特斯拉和大众(中国)外,欧美以及日韩车企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上均处于弱势。电动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导方向,掌握电动车核心技术即意味着能够主导未来这一产业的竞争格局。

2023年中国汽车对外出口中,欧洲占比达37.5%,远超其他地区,欧洲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欧盟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大约1/3的市场。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对欧盟出口乘用车68.4万辆,纯电动乘用车47.8万辆,其中特斯拉(中国)、沃尔沃(中国)等外资品牌车型占比较大,国产品牌中,上汽集团在欧盟纯电动注册量达8.3万辆,比亚迪达1.3万辆外,其余国产品牌车企均在1万辆以下。

但是我国车企发展势头迅猛,近几年产销量快速上涨。比亚迪年2023年产量304.52万辆,同比增长62.24%;奇瑞2023年销量达到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吉利汽车 2023 年总销量 168.65 万部,同比增长约 18%。这种发展速度给欧美老牌车企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电池以及电动核心技术创新,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目前,比亚迪、奇瑞近期已分别在匈牙利、西班牙投资建厂。

欧盟本次的对我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原因分析

此次欧盟附加税表面上只是针对电动汽车产业的一次政策调整,实际为了产业保护,蕴含战略布局和全球格局的深层次考量,其影响深远,是一场中美地缘政治较量的延续。欧美联合对中国汽车行业施加压力,目的是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此次争端的最终结果将深远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美国的政策调整是这场博弈的主导和导火索。面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美国时间5月14日,白宫官网发布信息称,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将从25%提升至100%。其本质是为美国本土汽车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意图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欧美车企保持主导态势。

2023年9月13日,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所在地)发表“欧盟国情咨文”时,提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法国和意大利相当积极支持,德国则向欧盟施压,反对“反补贴调查”。

为此,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来到了欧洲公开支持冯德莱恩,她宣称美国非常同情并支持欧盟对中国发起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

欧盟紧跟美国步伐,当地时间6月12日,宣称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的27.4%至48.1%关税。此次关税调整是对欧洲本土电动车产业的保护,更是为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导权的争夺。

美欧此次关税政策调整意图抑制中国电动车在美欧市场的扩张速度,防止中国成为未来的主导力量。欧美在传统汽车业联合起来,与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较量,是短期的贸易纷争,也是一场关乎长期全球产业主导权的战略角逐;欧美试图通过政策手段阻击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崛起,是服务于美国削弱中国日益增强全球影响力的长期战略之延续。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振的背景下,欧美采取增加贸易摩擦政策,会进一步拖慢经济复苏的脚步。中国应高度重视,谨慎应对,避免影响中国的全球贸易大局和经济发展。

欧盟的征收反补贴税对我国车企影响及应对措施

欧盟这次的征收关税对我国车企短期内有直接影响,欧美此举无疑是为了阻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崛起,削弱中国车企日益增强的全球影响力。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出海绝大部分是以整车出口的模式,欧盟的征收反补贴税会对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发展与销售带来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整车销售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场扩展。欧洲增加贸易摩擦会延缓中国产品出口增长,减慢经济快速复苏的进程。

对于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欧洲反补贴税是一次短暂的喘息机会,短期内减少中国电动车的冲击,为欧洲本土汽车产业减轻压力。但也会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加剧贸易摩擦,对欧洲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长期来说我国车企积极转变出海战略,海外工厂建设有望加速。此次欧盟关税调整催化我国自主品牌出海模式积极转型,尤其是在欧洲本土化的生产,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来自欧美压力也将促使中国电动车业加速技术创新,保持自身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同时,欧美长期过度的保护政策会导致欧美本土新能源车企失去外部竞争的压力,产业自满,丧失创新的动力,进而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失去主动权。

目前中欧铁路的快速建立,中欧之间陆路的运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会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带来更多的生产建设便利与机会,有利于我国车企从整车出口转为我国车企单独在欧洲建立整车厂或和欧洲本土车企合资建立整车厂,有利于我国车企形成体系化的发展。

关于欧美以外的海外市场,中国电动车企业应加快在其他新兴市场的布局,尤其关注东盟、南美、中东以及俄罗斯市场,海外工厂建设有望加速,出海本地建厂大势所趋,为我国车企在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奠定基础,进一步引发全球市场结构的重组。

因此,我国车企加速技术创新,保持自身的核心全球竞争力,同时,转变出海战略,积极出海本地建厂。这样更有利于我国车企长期发展,积极应对未来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也是在未来中美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