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孩子的家庭,父母都避免不了一件事,那就是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题。这其中的辛酸,大概只有经历过的父母才知道。

有陪孩子写作业气出心脏病的,有陪孩子写作业动手然后骨折的,有给孩子讲题引发家庭大战的,总之就是一句话,一给孩子讲题,就容易急眼。

很多妈妈也经常私信我,说自己看了很多的育儿书,也知道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每次给孩子看作业、讲题时仍然控制不住的急眼,大吼大叫是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给孩子讲题就容易急眼,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存在。那么,到底为什么呢?有没有改变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其实,家长容易急眼,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原因:

其实,家长容易急眼,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原因:

一、家长的压力与期望

作为家长,太理解家长在给孩子讲题时的心理了,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期望下,如果给孩子讲了几遍,孩子依然没有理解或者无法自己思考,就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归根到底是因为家长的焦虑,让我们家长变得急躁、失望和挫败。

比如,孩子做错题了,家长就会想这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这要以后升入高年级了怎么办?要是照这样的成绩肯定考不上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肯定就考不上好的高中,那大学就更无望了,那孩子一辈子不就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这种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会让家长想全力地控制现在。于是,家长越来越着急,越来越焦虑,对孩子开始各种不耐烦。结果鸡飞狗跳成为了家里的常态,家庭作业成了全家的噩梦。

二、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

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承认自己孩子笨的,都觉得自己孩子非常聪明,甚至是个小天才。可其实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可能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有些孩子则更善于逻辑思维。

我们给孩子讲题时,往往忽略了这个差异,导致我们自认为讲得很清楚,但其实孩子听起来似懂非懂。当孩子跟不上我们的思路,无法理解时,我们就容易变得急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家长无法同步孩子的思维模式

孩子的思维模式与大人不同,越小越明显。我们家长给孩子讲题,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比如,有个家长给上一年级女儿讲减法借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为什么孩子就是不会借位呢。其实,没有站在一年级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没有搞懂孩子不懂的点到底在哪,就导致了怎么讲孩子都没法理解。

家长越急眼,孩子越不会,这是一个恶循环,因为当家长急眼时,就会带情绪,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题上,而是转移到了家长的情绪上,孩子会观察父母,看父母是不是生气了,怕父母对自己动手,父母会不会因为自己笨而不爱自己,总之,孩子此刻的思绪是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急眼没用,那我们父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既然急眼没用,那我们父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有耐心,接纳孩子的慢。

每个孩子的反应能力、接受能力不一样,有些孩子你给讲一遍就会了,有些孩子需要你给讲两三遍,它才能吸收理解。

我们父母要有耐心,要接受孩子的慢,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去内化知识。

其次,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对于小孩子来说,太抽象的东西他们是无法理解的,比如,想让他们认识正方体,那只用语言描述或者在黑板上画一个,远远不如拿一个正方体的实物给他们看,这样更直接、更形象。

像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学数学,老师也会准备一些小棒、方块等教具,当孩子无法说出11-4=?时,就会借助小棒让孩子先去一个个数,然后观察变化,再得出结论。

学习认识钱币时,也可以借助钱币教具,模拟买卖物品,在情景和教具的加持下,孩子会更容易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降低期待,放过自己

见过这样的家长,孩子考99分,家长骂孩子粗心,孩子作业上错一个题,家长就要再给孩子找一张卷子做。

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让孩子一点错都不能犯,考试要满分。可是,那是孩子,不是做题机器,我们家长自己小时候都没有每次考试都满分,怎么到孩子这了,要求和期望就这么高呢?

把期待值降低一点,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做错题,让孩子回顾正常,也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

第四,把专 业的事交给专 业的人去做。

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题把自己气得急眼,破坏了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教育教学是讲方法的,尤其对于抽象概念,很多家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对着答案给孩子强制输灌罢了。不如,把专 业的事交给专 业的人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见过很多培训机构老师,都不自己教孩子,他们选择让别人来教自己的孩子,老师都如此,我们普通家长还在纠结什么。

妈妈就做好妈这一角色吧,老师的威严和坐在教室听课的感觉是家里无法替代的。所以,专 业的事情交给专 业的人,妈妈只收获融洽的亲子关系就好了。

写给家长们的话:

育儿路上,家长们都太不容易了,但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急眼,时刻记得自己的初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不要过于苛求孩子,而是要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给孩子讲题过程中,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