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教师俞莉因为分管的患儿病情危重,遂赶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处理,导致课堂教学迟到了29分钟。尽管俞莉老师及时赶到教室并完成了授课任务,但仍受到校方“扣发2000元奖金、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等处分。校方通报公开后,“南方医科大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罚”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很多人感到惊诧莫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现在有些高校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存在上课敷衍、无故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如果是因为不敬业或没有正当理由上课迟到而处分教师,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问题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南方医科大学的俞莉老师是因为抢救病人才迟到的!校方对此情况完全明知,但却仅将之作为从轻处分的一个情节,从整体上仍然将俞莉老师的行为定性为“教学差错”。校方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学校规定八点钟上课,谁让你去抢救病患的?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一连串的事件。在疫情期间,有些突发危重病人因为没有核酸报告,被冷漠地阻挡在急诊室门外。安徽的一名赤脚医生因为替卖淫女打针看病被法院以协助组织卖淫罪判处刑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治病救人原本是医生的天职。但是这些事件似乎在告诫人们:医生看病需要先核实病人的身份和职业,然后再决定治与不治,否则可能会面临刑事风险。不论患者面临的情况有多么的危急,都应当慢条斯理地按照单位的规定办事,否则可能会被通报处分。不得不说,这样的事件向社会传递了非常令人不安的价值观:漠视生命伦理和医师伦理,鼓励机械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一个社会如果连治病救人都变得不正确、不安全,还怎么指望它迈向文明和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就是每个人按其本份做其该做的事。在现代社会里,每个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整个社会的文明大厦就是建基在这样的底线之上。所谓底线就是不论发生了什么,也不论以什么理由,都不能违背或破坏的红线。对于医生而言,治病救人是他的天职,保护这样的天职应当是社会的底线。在查验核酸、准时上课和抢救危重病人之间,原本不应该有选择难题。这些年机械执法、机械司法的案例很多,常常招来社会诟病。但舆论谴责仅止于个案,并不能阻止类似的荒唐事件以不同的形式在各地轮番上演。

我们生活在规则之下,但绝不应该是规则的奴隶。在规则和自由之间,在规则和正义之间,在规则和生命之间,横亘着制定规则、解释规则的权力。因此,如果权力没有伦理,那么规则很可能将沦为作恶的工具。良好的规则之治,一方面要求规则总体上是良善的,另一方面要求善意、科学地适用规则。按照一位法学家的说法,就是要心中怀着正义,目光不断地在事实和规则之间往返。西塞罗有句名言: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成为法律的臣仆。因此,我们的行为和肉身需要在规则之下,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却必须在规则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则针对的是一般情况和大概率事件,但现实生活中总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小概率例外。因此,任何规则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任何规则适用都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不完美的规则必须向生命、正义等更高价值让路,单位内部的各种土政策不能成为阻挡天理国法人情的高墙。在这个意义上,南方医科大之前的通报处分不是在尊重规则,而是在破坏规则。因为它摧毁了规则背后的精神生命。

引发媒体关注后,南方医科大已经发布声明,强调“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是其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并强调“后续将跟进处理”。不出意外,校方此前的处理结果将会被撤销和纠正。这个事件更值得思考的深层问题是:“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在被媒体关注之前,为何会沉睡、遗忘?那些见光就死的处理决定为何能堂而皇之地出炉,有关部门在作出决定之时为何丝毫感受不到可能的问题?有人说,都是谨小慎微的机械官僚惹的祸,是官僚主义让有些人变成了没有是非、没有灵魂的僵尸。可官僚主义像癌细胞一样向社会各个领域疯狂扩散的原因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