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的规划建设始终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上海“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发展格局。征程过半回首望,“五个新城”各自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近日,东方网记者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媒体看新城”系列集体采访活动中获悉,三年多来,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已进入全面发力、功能提升的关键阶段。

“链主”引领,打造产业集群

结合“五个新城”特色产业,以“链主”企业吸引带动全产业链布局,航空航天(南汇新城)、智能算力(松江新城)、汽车智造(嘉定新城)、时尚消费品(奉贤新城)、通信终端与应用(青浦新城)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2023年全市55个特色产业园区中,“五个新城”有22个。2023年“五个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1/4。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推进,聚焦企业总部、科研创新、要素平台等功能,先后导入55项重大功能性事项。截至2023年底各新城所在区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100余家。

嘉定新城全面推进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引领性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联影Town”“上海械谷”等标杆园区建设。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效洁介绍,在汽车“新四化”领域,嘉定新城已拥有600余家重点企业,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条,并在全国和本市行业领域取得多个领先。嘉定新城已成为全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和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吸引了上汽享道、AutoX、百度、小马等20家企业、610辆自动驾驶车在此开展测试示范,累计里程和时长均居全国之首。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牵引松江新城建设的强大引擎。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周诚表示,在G60科创走廊引领下,松江吸引了G60脑智科创基地、低碳技术创新功能性平台、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入驻,集聚了海尔、正泰智电港、顺络电子等先进制造业头部企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加快布局。

“我们着力形成产业集群,聚焦美丽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东方美谷从无到有、从优到强,成为奉贤乃至全市的一张闪亮名片。资生堂、欧莱雅、如新、伽蓝、科丝美诗等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这里集聚,产业规模接近700亿元,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化妆品集聚地之一。”奉贤区副区长田哲透露,“东方美谷·医药”“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东方美谷·美妆”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在上海“西大门”,青浦新城重点打造数字智造产业,集聚了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的示范区算力集群加快建设,优刻得数据中心建成启用、中国移动5G生态谷加快建设,青浦工业园区入选首批国家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南汇新城以先进制造业为根本支撑,初步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八大前沿产业体系,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2023年产值近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千亿元,目前已集聚特斯拉、宁德时代、中芯国际、商飞、上汽等龙头企业。

“三生”融合,配套日益完善

青浦、松江、奉贤新城枢纽加快建设,在新城布局的5家三甲医院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交大附属嘉定实验学校、华二临港奉贤分校等高品质基础教育资源落户新城,临港、奉贤、松江等高校集聚区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围绕补短板、促均衡、提品质,有序推进一批行动方案和配套项目落地实施,“五个新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我们坚持以‘三十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的理念,适度超前、不留遗憾,围绕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目标,持续引入市级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新城公共服务均衡水平。”奉贤区副区长田哲说,当前正在重点打造的数字江海产业园,是奉贤新城的“一号工程”,面积近2平方公里,开发体量230万平方米,实现制造业与研发、商业、居住等功能的有机融合,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南汇新城是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也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载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介绍,南汇新城正围绕“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发展目标,着力塑造“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城市风貌,全力建设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的未来之城。据悉,南汇新城临港新片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狠抓教育项目建设、优质资源引进、教育人才引育等工作,多策并举,精准发力,坚定不移努力把教育办成临港最耀眼的名片。

而在青浦区副区长肖辉看来,青浦新城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青浦新城的总体空间格局可简单概括为:一核聚能、两带融城、三片示范、蓝绿叠韵。一核,即新城中央商务区。两带,即东西向的长三角数字干线与示范区城际线“双线布局”重点廊道,南北向的外青松公路产城融合发展轴带。三片,即城市更新实践区、未来新城样板区和产业创新园区。蓝绿叠韵,即尊重和保护自然水脉、绿脉与城市文脉,引导街区布局与蓝绿空间相协同。

新城建设,各自发力。据了解,“五个新城”还着力推动高品质节展活动赋能增效,成功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松江)等主题活动,探索创立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公开赛等新城专属赛事品牌。此外,生态环境配套持续改善,出台新城绿色低碳、公园城市等一批新标准、新导则,推动各领域建设方案落地和示范项目实施,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新城整体生态空间网络初步建立。2023年,推进建设约50公里绿环先行启动段,完成70公里河湖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