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镇郑圩村位于金湖县东大门,与扬州市宝应县毗邻,全村总面积13.5平方公里,种养殖面积16900亩。近年来,该村通过发挥地域优势、盘活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持续做好特色水产养殖文章,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度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46.05万元,连续两年入选全市十强村榜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秀才”挑起“金扁担”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注重实用人才培养,将18名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等培养成党员和村后备干部。善用乡贤志士资源开展“双招双引”,发挥省“三带”能手、“荷都香才”等乡土人才示范作用,创办金尧大闸蟹专业合作社,手把手传授村民水产养殖经验,引领120余名群众走上水产养殖致富路,每年增收3万余元,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增收1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池塘”变身“聚宝盆”

利用公共空间治理契机,摸排闲置土地、水面、旧仓库等资产“家底”102处,通过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和郭家荡水面整治,吸引大户投资承包。顺应种养殖大户需求,将本村30名党员与50户种养殖户结成帮扶对子,联合县直部门开展“科技到农户(塘口)”等活动,邀请养殖专家实地“把脉”,开出科技“良方”,不断提升螃蟹等水产品经济效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芡实+小麦”水旱轮作模式,建成芡实种植基地3000亩,加工基地1300余平方米,每天可加工芡实万余斤。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从“原生态”到“精加工”,带动百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让一颗颗芡实米变成增收致富的“金豆豆”。聚焦生态采摘、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拓宽群众致富路径,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END -

来源丨淮安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