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比较佛系,什么618双11这时,都懒得写点啥推荐的。不过,今年有人让我选择推荐的产品,所以自己也推荐了一些,见这个链接。顺便,推荐下自己的产品,俺的产品,性价比要高多了。按自己的习惯,自己会音箱功放混着来,以方便你选择。俺也在搞618活动呢。

一、自然声NS16同轴音箱

自然声NS16是自己第一对音箱产品,它采用5.5寸同轴单元,至今已更新到了第二代。研发费时约一年半,其中一半的时间花在单元上。因为同轴音箱虽然优点多,比如点声源,因此近场脱箱感非常好,同时它又兼具分频音箱的优点。但缺点是单元的研发比较困难,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要把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做到一起,用同一个磁路去兼顾。

一代的NS16考虑到桌面的需求,体积限制,低频下潜只到60Hz水平。虽然不算差,但没有发挥到极致。因此在NS14推出来后,自己又更新了一代。由于去除了体积限制,因此,二代的NS16低频提升很大。低频下潜从原来的60Hz提升到55Hz,达到甚至超过了同口径分频音箱的水平。同时,高音单元也做了优化,从原来的20k提升到30k Hz的水平。同时优化了分频器,元件和用料也直接提升到了NS15和17的水平。这些都让成本增加了不少,比一代的售价也有小幅提升。同时倒相管也从后面移到了前面,并把其由圆形改成了更为美观的条状。

第二代的NS16一改一代比较收敛的声音特质,而变比较热情奔放的风格。低频的下潜、量感都大幅度的提升了。这让它的流行和人声变得更为活泼。同时,分频点和分频器的优化(二代的分频点移到了3500Hz),这让它的高频单元的负担变得很小,分频元件的提升也让它拥有了丝丝入扣的高频,细节富丰、细腻迷人。

自然声NS16二代适合于在20平方以内客厅小房间甚至桌面上欣赏各种人声流行、轻音乐及中小编制古典音乐。它现在的售价不到3000元,和自然声A90套餐价不到5000元,是非常超值的,毕竟一套hifi系统大品牌基本上都是万元起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自然声NS14全频音箱

全频音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音箱,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分频器,而分频器的设计是音箱中的难点。同时,没有分频器也就没有分频器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它天然没有分音所带来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它的中频连接上不会有任何非单元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全频音箱的人声表现及乐器中频段的表现往往让人非常喜欢。

但是,做一只好的全频单元很难。当然,也很简单,如果你对它的低频、高频的延伸及承受功率、频率响应曲线等要求不高的话。但如果想要达到hifi级的要求的话,就很难了。毕竟,一只单元想要兼顾各个方面的难度,对单元设计者来讲,就是个噩梦!

NS14所用的单元最初是由自己的朋友ken设计调试的,改过的版本多到样箱放了一堵墙的程度(可惜那个图片我已经找不到了)。幸运的是,由于实木三文治振膜本身足够优秀。我们得到了一只非常不错的全频单元,除了频响宽外,它在低频、高频延伸上也相当出色,同时频响的平直程度也很理想,尤其是它的中频段,波动非常小。同时,它的承受功率和失真方面的表现可以说也是同类单元的姣姣者。这只单元一研发出来,就被某日本音箱厂拿来做了一只全频音箱,售价5000+RMB。老ken也用它做了他的有源音箱MC14,但是由于他病倒的原因,内置的功放功率不足影响了它的发挥。

几年后,我重新优化了它,突出其中频的韵味,用了更大更扎实的箱体,推出自己的NS14。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和致敬自己的朋友,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感受优质全频音箱的魅力。还有一个原因是消耗掉它的振膜的库存,所以,这批售完,将不会再生产了(因为振膜的库存已经没有了)。

它的阻抗自己由原来的6欧修改为了4欧,这让它更为好推一点点。单元承受功率20瓦以上(推荐是20-60瓦),频响范围可以达到60-20000Hz-6dB的水平,同时在65-15000Hz范围满足hifi级的+/-3db的要求。这个指标对4寸全频已经非常非常的优秀了,这只单元偶尔也会有日本那边返过来的二手(那边的单元挺多的),一只售价约600-700元一只。而俺这对音箱也仅售价1700元,用它搭配一台优质的小功放,你可以体会到全频音箱独有的人声魅力,以及非常漂亮的脱箱感(全频单元是点声源,相位差非常非常的小,因此脱箱感尤其是近场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自然声A90功放

A90是一台IC天花板级别的功放,我猜自己这样说可能会招黑,哈哈。不过,如果说自己是想做一台天花板级别的单IC芯片的功放,那问题就不大了。因为实话说,用IC要想做到更大的功率,甚至更好的参数都并不困难。解决的办法是,TDA7293芯片,或用TDA7293/7294多块芯片并联输出,功率是可以大大增加的,甚至参数也是会因此变得更好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在个人看来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

原因也很简单,TDA7293芯片在+/-50V供电的情况下,输出功率的增加到120瓦仅对8欧负载有效,一旦你用其它的阻抗的音箱,就然并卵了。多芯片输出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芯片是需要匹配的,二是多芯片输出的中高频表现其实是不如单芯片的,原因也很简单,芯片本身的参数差异,工作模式等原因都会导致这个问题。同时,如果想让多芯片并联输出达到理想功率,电源部分就是了大问题。一只或二只总功率超过800瓦的变压器体积实在是有些夸张,再加上滤波电容和散热片的增加,那A90的体积是需要标准机箱才够了。目前它的体积仅标准体积的一半,所以,这就成了个制约自己的因素。

当然,另一方面,这样的成本,实话说,不输A120了。但做出来的参数和声音,比起分立元件的A120,根本就不够看。单IC功放才是实用、成本低的选择。实话说,A90的功率(100瓦8欧,160瓦4欧),THD失真(全频段<0.02%),如果是用D类模块,成本或售价都会远超过它了(目前使用顶级D类模块做出来的类似参数的功放售价大约是它的二倍左右了)。但成熟的IC功放自有它的好处,除了性价比超高外,就是声音也是非常优秀的(AB类还是总体比D类好的)。当然,A90的体积也不算过份,比同类的D类功放差别不大。它的缺点其实是重(大约7kg了),还有就是不环保(费点电,我估计大家这点电费还不是事),以及……嗯,不先进(IC芯片功放实话说过于成熟了)。其它,俺还真不认为它有啥不好的。三组RCA输入、一组蓝牙或USB输入,甚至遥控功能统统都带了,价格还不到2000元,还要什么自行车呢。用它搭配自己的NS14、NS16和NS15Pro,都统统不是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自然声DAC-1解码

自然声DAC-1解码是用的单芯片PCM1794,我一直用它参加各种音响展,在展会上的声音从来没有不满意过(对解码部分)。这非常的符合自己的观点,能用一片芯片解决的事,别用两块。要说我反对多芯片,那是假的。我只是反对抛开声音堆芯片的做法。自己一直在搞的新的DAC-2就是多芯片的,我还准备用4块呢,就是想让它动态更大一些。不过,目前DAC-2的进度卡住了,原因也很简单,我搞不定匹配的事。测试IC的仪器根本找不到,我估计真找到我也买不起。目前看来只好用两片了,希望能调出来更好的、满足我这个重度交响大动态爱好者的口味要求。

我都说了,我是个比较重度的大动态爱好者了。但DAC-1也是可以非常好的满足自己的要求的,所以,我从来不认为它的电平和动态是有任何问题的。当然,自己也是一个味道好爱者,我喜欢有味道的声音,讨厌干巴巴的监听味。这点PCM1794也非常好的满足自己即要又要……的要求。

为什么它的声音这么好呢,你要打开来看看它里面蔚然壮观的一排排的电容和元件就知道了。关键是,自己用的是全新的行货元件,Enla的电容虽然也不贵,但比其它品牌同样的电容十倍都不止了,它一下子用了30多个。

总之,DAC-1在升级运放芯片后,效果上了一层楼。以至于自己做DAC-2的难度大幅度的提高了。这让它相当的受欢迎,自己以每月十余台的数量在出货。要知道,这个货我已经出来了四年多了,不是新产品。它最大的问题是外观,实在是太垃圾、普通。所以,出来时自己也没有定一个多高的价格。

由于原来的定价比较低,所以,它一直没有参加任何活动,一直就是这个价,永远618和双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