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这几天,网上都在疯传着几件大额查税追收的事件。

首先是维维豆奶下属子公司,枝江酒业没有按照规定申报消费税,被追缴从1994年到2009年的补缴税款85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就是宁波的某家化工企业,被追缴巨额消费税,企业不得已节省开支、缩编裁员。

还有一些案例我们不一一细提了。

虽然没有网上说的“税务倒查30年,查到企业破产”的情况普遍出现,而且,如果懂得公司经营法和财务知识的人应该懂得,查税跟你破产其实关系不大。

因为破产要走破产清查程序,要计算清楚公司和股东的财产信息,你确实是经营困难,财产会按照优先顺序偿还给债权人,比如说银行,最后没有财产可以清偿,那税是可以不用交了,但你还有资产,该缴的税还是跑不掉。

为了躲避税务去破产,那不是本末倒置吗?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全国范围内查税追收的力度确实高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们第一时间咨询了专业人士,我本人也是财务出身的企业经营者,下面的内容全是干货,大家且看且珍惜。

02

我们先从客观层面来讲。

为什么会提高查税追收力度?

因为在过去经济高增长、房地产盛行的时代,政府有地可卖,地方财政收入也不错,政府和税务部门对有些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会睁只眼闭只眼,相对来说比较包容。

大家想清楚一个原理,我们今天很多企业和个体户,一听到什么政府部门,一接到税务局电话大概就跟见了鬼一样,话还没说两句,汗先流了一地。

但实际上,人家只是正常的了解情况,有时候还是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告诉你有什么扶持政策。

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在监督之余,保护和扶持企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经商环境,这是被列进考核制度当中的。

如果你企业发展很不错,又吸纳就业,又投资当地建设,政府会主动关心你的情况,给你申报各种政策和优惠,甚至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也是提醒一下、警告一下,睁只眼闭只眼就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个曾经的例子,有个连续3年申报亏损的企业,没交企业所得税,但是,进项又比出项多,这就很明显有问题嘛,税务就电话询问一下什么情况,公司经营遇到什么问题了?

老板也答不出个所以然,但他也确实没赚什么钱,最后税务了解完整个情况,也只是补交了几千块就过去了。

但是,今天大家的日子都很难过,政府没地可卖,也卖不掉,地方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又没办法正常的去发债,有些地方连公务员、教师工资都发不出去了,基本上只能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补贴,这样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了。

所以,政府自然会对某些违法的情形会抓的更紧,特别是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税收问题,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企业本身自己有问题的情况下。

03

我们再从主观层面来看,那就是关于金税四期的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税的前三期工程,我们不细讲了,大家只要知道这是国家实现“税务数字化”的工具就行了,就像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样,今天的税务也在数字化转型。

我们重点来讲讲四期的两个代表性成果。

第一是全电发票。

这并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电子发票,

电子发票本质上是把纸质发票“映射”到电脑屏幕上,用PDF、OFD格式展现而已,叫它“纸电发票”更合适。

那“全电发票”是什么?

官方的解释是:

依托可信身份体系和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以去介质、去版式、标签化、要素化、授信制、赋码制为基本特征,覆盖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的全新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听了半天,听不懂对吗?

听不懂没关系,我打个比喻吧。

过去,发票就像是给企业的经营行为拍了张照片。

税务机关得去看照片,分析这张照片中体现了什么经营信息,要去核对它。

但你想想,全国有多少家企业,每天能产生多少张发票?

这是个天文数字,税务人员天天不休息都看不完。

但现在,全电发票摆脱了介质的限制,直接用数据记录经营信息,你的每一个进出项都在数据库里,不需要税务机关去逐个分析,系统会自动对比上下游、同行业、同时期之间的数据,有问题会自动报警。

这样一来,纳税主体在发票上做手脚的可能性就被大大降低,你突然出现了数据的大幅度波动,系统就会察觉异常进行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异常是根据过往数据和比例来的,正常波动,进出项又对得上,当然没谁来找你。

第二个手段,就是跨部门的数据打通。

过去因为只有涉税行为才会要开票,所以,税务机关只能审核涉税行为,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纳税人可以通过非税行为来偷税漏税;

第二是税务数据无法和经济数据全面打通。

金稅四期改进了这一点,以全电发票为基础,实现“以数治税”。

这就跟过去“以票治税”不同了,你涉税才会开票,但任何经济行为,都会产生数据。

你能解决发票,但你能解决你跟银行、工商、社保、进出口甚至是电商平台的这些非税务系统的数据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只要税务和它们实现数据打通,一方面可以堵上利用非税行为逃税的可能,另一方面,税务数据会更深入到经济数据之中,真实的反映国家经济状况。

所以,很多人还以为税务工作停留在过去的年代,但实际上,我们的时代在前进,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因为互联网、数字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什么税务就不能变呢?

人家也在数字化转型呀。数字中国、智慧政府,那不是白喊的。

所以,现在很多情况都是系统发出预警,然后相关人员查一查具体数据,看看哪个数据有问题。

如果确实对不上,就会打电话问一下什么情况,来税务机关给他们解释一下。

如果不配合,又解释不清,还百般抵赖,好了,这时候就是税务稽查开始跨部门、跨系统调取大数据进行核对,这就要追查过去所有的历史数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等到人家来上门了,那就成了盖棺定论了。

再讲一个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目前调查对象很多都是有过多次异常,甚至有前科的企业,而且,很多都是过去拿过国家补贴、享受过优惠政策、做过退税的企业。

好处不是白拿的,人家当然要看你是不是符合标准,规不规范了。

04

当然,我是个老财务,也是个企业经营者,我非常能理解很多人对于税收的真实心情。

说爱,那一定是骗人的。

因为没有人喜欢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交出去,何况在今天这种经济下行的时期,我们很多企业经营何其困难?每一天都是在如履薄冰,每一天都担心没有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也请不要说恨。

假如你恨它,一方面说明我们心智简单,另一方面说明你没有明白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逻辑。

做企业想成功,一定要懂得经济运行的逻辑,一定要去了解今天宏观层面、政府层面的经营状况,我们单仁行为什么一直坚持定期去分析这些宏观数据?

很简单,因为把国家比做企业,谁是最大的股东呢?谁是法人代表呢?

税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是现金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金流是什么?

是企业的命脉。

所以,它关乎分配,关乎公平,关乎平衡,关乎每个人的生活。

一张就有一弛,一拿就有一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也是稅背后的本质:多和少,不是目的,合适、公平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老老实实纳税,合规经营的企业来说,我们没必要过于担心,做好自查工作,安安心心经营就行了。

但是,对那些有“税务风险”的企业,就需要警醒起来了。

未来税务风险暴露的可能性会不断提高,这是数字化变革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你也不可能总是寄希望于人家对你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与其去恨、去骂,不如早日把风险化解、自查自纠,尽快走向合规经营的正道上来。

毕竟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今天,靠税务上动脑筋得到的竞争优势,都是泡沫。

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但很快就会破的。

责任编辑|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