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近年来,海水养殖逐渐成为促进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地区由于养殖不当,出现了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养殖用海不仅关系到海洋生态的平衡,还直接影响到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规划海水养殖水域及海洋养殖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是当前海洋养殖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海水养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看人均,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48公斤;看品种,水产养殖种类达300种以上,涵盖鱼、虾、蟹、贝、藻等各类水产品种。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二、养殖用海管理出现的问题
①养殖用海布局失衡
水环境是海水养殖的基本支撑,如果对养殖水域缺乏合理规划,就会恶化海水水质,危害海洋生态平衡。目前,部分地区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缺乏对海域养殖的长期规划和生态考量。这导致养殖海域布局不合理,养殖量远超水域环境承载量,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②非法养殖用海整治不足
在利益驱动下,不少养殖户为提高产量而盲目增加养殖密度,使用过量饵料和渔药。这不仅超出了海水承载力,还污染了区域水体和生态环境。同时,非法养殖用海现象也屡禁不止,给养殖用海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③海域使用和养殖生产管理脱节
由于规划、管理文件、环境污染和产权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海域使用管理和养殖生产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这表现为海域使用权的分配、养殖生产的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不协调。与此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海域使用管理和养殖生产管理往往由不同的部门负责,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够顺畅,导致政策执行不力、管理效果不佳。
④海水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早期养殖用海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滩涂湿地被滥用,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污染了养殖环境,破坏了近海生态平衡。随着沿海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岸海域人类活动频繁,陆源污染物排放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而,海水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三、养殖用海的发展对策
①科学规划海水养殖布局
根据海洋资源分布情况和养殖需求,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和养殖密度。鼓励发展深海养殖和离岸养殖等新型养殖方式,拓展养殖空间。一方面,沿海政府应根据海域环境和生态承载力,科学规划区域内海水养殖规模和范围,科学设计养殖场地布局,为区域海水养殖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框架。另一方面,沿海政府也应加强养殖区域水质监测,根据区域水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海水养殖规划,推动海水养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②规范养殖用海管理
建立健全养殖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养殖企业的资质审查和日常监管工作。对于违规操作和无证养殖等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和处罚,维护养殖秩序和海洋环境。同时,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养殖技术。
加强养殖用海监督管理,保障养殖用海空间,关键在于建立海域管理、海域执法和海域监测协调联动机制。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必须全程参与养殖用海各项目的论证、审批、监管和评估,加强相互间的信息共享,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形成监管闭环。
③坚持养殖用海监管合力
各地要落实属地监管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养殖用海监管协作机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养殖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养殖生产的监督管理,海洋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养殖用海的执法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共同维护好我省养殖用海管理秩序。
④加快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和模式
沿海各地自然资源(海洋)、农业农村(渔业渔政)主管部门要在养殖用海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导从事养殖的单位和个人推行生态用海,鼓励在生产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动近海养殖提档升级,鼓励发展多层次综合养殖,充分利用海水立体空间,积极推进生态环保网箱、浮球应用替代,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加快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渔场建造应用,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结论
养殖用海作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海洋经济增长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养殖用海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养殖用海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为海洋渔业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