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快推动“昆蒙框架”的目标落地,近期生态环境部又推出1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进一步展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做法,树立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典范。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保护。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72) |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72) |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保护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雅长保护区)地处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境内,是我国唯一以兰科植物命名并以其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21万公顷,位于云贵高原接壤广西丘陵的山原地区,隶属于北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高原和南岭湿暖气候的不断交汇下,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气候和水热条件。

近年来,雅长保护区认真贯彻“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的建设方针,采取了多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取得了多项成果。兰科植物由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初的44属115种增加到现在的64属174种。大型真菌由保护区成立之初的82属182种增加到现在的265属670种。苔藓植物共计460种,广西新记录2科9属98种,中国新记录种7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尖囊蝴蝶兰(Phalaenopsis braceana)

雅长保护区坚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推进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兰科植物资源保育方面:一是建设兰花繁育中心组培楼,繁育出兰科植物50余种,年产苗200万株;二是建设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有原生地野生兰科植物60种,另收集保存了自然保护区内外超过100种兰科植物;三是加大科研监测力度,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发现全球植物新种7种,其中兰科植物5种;四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长期科研共建关系。在自然保护区管护方面:一是制定森林资源管护制度,明确主管部门与巡护人员工作职责,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设防护体系,实行重点管理,对交通要道、火险等级高、容易发生盗砍盗伐的地段和19片野生兰花密集分布区实行重点监控,严防死守,确保生态资源安全;三是积极帮扶,推进社区共建,扶持自然保护区辖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铁皮石斛、油茶等林下经济,引导和扶持自然保护区群众开展生态家园建设。

雅长保护区在加强兰科就地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了野外兰科植物的本地调查,不断加强辖区管理,探索形成林下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为特有物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供稿 |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编辑 | 吴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