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6月17日讯(记者 王玉龙)傍晚时分,南马兰村村南的荷花湾畔,几位外村的村民正在打卡拍照,一旁穿着红色马甲的“美德银行”志愿者热情地引路、讲解。荷花湾里,红艳的荷花开得正盛。在蓝天白云和碧叶红花的映衬下,一幅美丽多彩的乡村画卷更加生动多彩。

“这儿原来是垃圾沟,像一条伤疤一样影响着村庄美观。去年春天我们通过‘美德银行’号召志愿者出工出力,没花集体什么钱,把臭水沟改造成了现在的荷花湾,成了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南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北阳河南马兰村段河长王寿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马兰村位于潍坊青州市高柳镇南部,有居民889人,241户,土地1607亩。近几年来,面对日益繁重的村庄工作,村干部人手少,工作压力大,村集体收入又少,已经无法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越来越高的向往。

在2018年、2019年的抗洪和之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南马兰村创新成立了几十人的南马兰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这也深刻触动了村两委一班人。在志愿者服务队的基础上,村两委链接资源、制定制度,将其升格为“美德银行”。

“美德银行”只存美德,不存现金,引用银行的管理理念,存入善行义举的新风尚,提取崇德向善的正能量。2022年2月5日试运行,2022年5月27日正式揭牌成立,该基层治理创新作为乡村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南马兰村参加“美德银行”工作的志愿者已达126人,村里平均1.6户就有一名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村的‘美德银行’是以党员为核心,老干部,老教师,乡贤以及积极参与村庄治理的志愿者组成。”王寿军介绍,“美德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通过充分论证后经“四评两公开程序组织实施,每年一本“总台帐”,每月一本“美德帐”,每天记好“美德页”,每个家庭户一份“美德档案”。全体工作人员分成30个小组,每天都有三至五人值班,除完成打扫卫生和巡村巡河防溺水等规定工作外,发现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详细记录在当天的美德页上,每月5日前由“美德银行”管理委员会组织30名带班组长对上月的“美德帐”,按照劳动强度、时间以及带动作用和影响大小进行一事一议,逐项评分,好事加分,不良行为减分,分值由“美德银行”会计记录在“美德总帐”上。记者翻阅“美德账”发现,2023年,以户为单位,300分以上的就有8户,最高的一户得了460分。

“美德银行”如何兑现?

王寿军进一步解释,对美德分他们采用“月汇总,季通报,年排名”的方式公布,对年终得分高的户,村里实行精神和物质两种奖励,精神奖励是作为下年度村里“青州好人”,“青州最美志愿者”,“好媳妇、好婆婆”“美德银行优秀户”,甚至“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查等等评先树优对象。物质奖励则采取“美德超市”以积分兑换礼品和在半年和年终举行两次表彰大会进行奖励,奖品由“百企联百村”企业、支部共建单位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捐助。另外,“美德银行”与农业银行、农商行等共建,依托“美德分”予以无感授信,高的可贷到30万元,大力支撑农业生产农民致富。

据了解,自实施美德银行志愿服务项目以来,南马兰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村庄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各项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荷花湾,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繁花似锦的月季园,5500米的路牙石铺设工程如期竣工,人居环境整治、面源污染治理、防溺水、各项排查、孝老爱亲、老年食堂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人人提升参与度,处处都是满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村民已经形成了新的习惯:平常干活不要钱,只要‘美德分’;日常不比房子不比存款只比‘美德分’,娶妻嫁女先看‘美德分’。”南马兰村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鲁洪华说。

“美德银行”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村里的事儿群众办”深深扎根。“村里很多工作已经不再花村集体一分钱。”鲁洪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2年在全省创新实施“美德银行”管理机制以来,2022年当年南马兰村共计美德分7600分,一个工日算4分,共计1900个工日,如果按100元一个工日计算,那么2022年就节省集体资金19万元;2023年上半年共计美德分9600分,折合工日2400个,节省集体资金24万元;2023年下半年4000分,折合工日1000个,节省集体资金10万元。今年至今已经记分近6000分,折合工日1500个,节省集体资金近1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德银行’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志愿服务好项目。”青州市高柳镇党委副书记杨金凯说,现在“美德银行”已在高柳镇22个村开花结果,并正在向更广大区域传播推广。

“青州河湖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美德银行’基层治理创新,为全市基层河湖长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青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宝胜说,村庄、村民在河湖治理中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一个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正在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