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印度又整新活了,特地绕开中国,与蒙古达成了稀土进口协议!

肯定会有人疑惑,印蒙相隔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印度会找上蒙古合作?

两地又该如何运输资源才能绕开中国呢?

但根据最新消息,目前蒙发往印度的货物已经上路了,只不过最终还是卡在了中途。

谁料他们在这个时候,却抱怨上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怎么一回事?

蒙古抱怨中国物流太慢

作为世界基建狂魔,中国竟然也有被吐槽物流太慢的时候?

近日,蒙古运输部长表示中国天津港物流速度比疫情期间还慢,目前已滞留了一万多个来自蒙古的火车皮集装箱,估计还需一年多才走得完。

这是怎么一回事?真是中国物流不给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就这件事而言,我们能让蒙古的货品从中国过境,就已经算是秉承大国责任,很给蒙古面子。

因为,蒙古这批货不是别的,正是印度定的大宗商品。

这两个国家正打着绕开中国,交易稀土等矿产资源,打的是削弱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坏心思。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巨大的稀土储量与庞大而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说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也丝毫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高精尖领域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稀土,中国对其也开始实行了出口禁令,令美西方等国家倍感压力。

而印度的压力,相比他们,还更大一些。

因为当下该国正来到经济相对高速发展阶段,根本离不开大宗商品。

尤其在实施了“印度制造”与数字印度”之后,印度对动力煤与稀土的需求量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虽然煤炭资源排世界第五,但挡不住炼焦煤品质低劣、开采困难,与其花费高贵的运输成本不如大量进口。

其他能源矿石,通常不是找俄罗斯,就是中东买。

至于稀土这样极其稀有的战略资源,他们还真得看向中国。

并不是说我们的稀土占了全球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就能搞垄断了。

而是客观而言,中国的稀土提炼技术和产能也是全球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蒙古也有丰富的稀有金属矿石,但外运和矿产提炼方面不行,也是长期依赖同中方合作。

所以在中国的稀土禁令之下,印度转身找上蒙古合作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蒙古却不一样,身为中国的邻居,且是矿产合作领域的重要伙伴,为什么会不顾我们这个近邻而选择印度那个远亲呢?

蒙印合作

蒙古和印度看似南辕北辙,八竿子打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他们的关系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加亲密。

虽然印蒙自1955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不过真正成为亲密伙伴,还得从莫迪上台开始。

时至今日,两国高层互访次数已经超过了从前的总和。

政治上,他们是关系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

而经济方面,一向锱铢必较的莫迪竟也肯免一半的税让利蒙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政府还帮助蒙蒙古建炼油厂、搭建网络安全培训中心、发展文化产业,并且每年为此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跟一个相隔万里国力的国家如此大献殷勤,印度到底是图什么?

首先是蒙古坐拥的八十多种矿产资源。

蒙古能为印度承接部分产能,两国经济具有天然的互补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看中蒙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身处亚洲腹地,夹在中俄两强之间,战略地缘价值非常重要。

本来在和平年代,借着一南一北两国“拱卫”的蒙古,既有安全感,又有极好的经济发展条件。

可蒙古偏偏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一心想要摆脱中俄的历史文化烙印,与“第三邻国”交好,一度有与美西方联结对抗中俄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头来,“第三邻国”的空头支票没兑现几个,蒙古经济反倒是几乎停滞了,甚至政府要借债。

蒙古想要摆脱中俄的辐射,却又想从大国身上吸血获利,得到更多与中俄谈判的筹码。

这种心理无疑便成为了印蒙合作的契机。

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马利克曾精辟形容印蒙关系:“印蒙关系现在属于更广泛的中印争夺中小国家支持的地缘政治角力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来,印度一直把中国当作最大的竞争对手,拉拢蒙古,不仅可以在中国周边培养亲印势力,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还能顺带经略东北亚,扩大国际影响力,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雄心。

其实莫迪也从未掩饰过自己的心思,几乎每次会晤蒙古高层,他都会表达印度总有一天会变成影响世界格局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与蒙古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又不谋而合,通过捆绑印度摆脱对中俄的依赖,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这些年来,蒙古进一步加强了与美、日、韩等国往来,就是为了在能源合作项目上寻找新的可能性。

此次印蒙政府绕过中国,加强矿产合作也是基于战略层面的一拍即合,双方不仅签署了稀土等矿产资源贸易,还要合作开发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说了这么多,印蒙此次合作到底是纸上谈兵,还是能够顺利推进?当下双方已经签署协议,但却卡在了运输的第一步。

始终绕不开中国

印度与蒙古之间有三个运输方案。

一是从蒙古出发走远东西伯利亚铁路,抵达海参崴港口,再将矿产资源海运到印度钦奈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跨国大宗商品运输都是能走海运就不走成本高昂的陆运,这条线路的优点是途经国家少,但是陆运成本太高。

第二个方案是走国际南北运输走廊,从蒙古到俄罗斯,再进入中亚抵达伊朗恰巴哈尔港,然后海运回印度。

这条路线最大的缺点就是运输路线长,达到了7200公里,绕了一个大圈子,途中还要经过很多中亚国家,各方面成本都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第三个方案,走蒙中经济走廊,直接从蒙古进入中国,再从中国港口经过我国四大海域,穿过马六甲海峡回到印度。

显而易见,中蒙陆路运输距离是最短的,而且中国也是世界上交通网最完善和先进的国家。

这个方案最快捷,且经济实惠的,唯一的缺点便是绕不开中国,也就意味着被中国把持住能源“命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除此之外,蒙古和印度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吗?其实是有的。

等中尼铁路修好了,蒙古的大宗货物可以从中国西北经青藏线到尼泊尔,再到印度,这才是最优解。

不过有一前提,中印关系能够高度互信,印度至今还不肯和中尼铁路相联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印度和蒙古都想绕开中国,但事实却是可能绕开了同中国矿产合作的可能性,运输线路却怎么都绕不开中国。

今年(2024年)6月初,蒙古发往印度的大宗商品已经在路上了,采取的正是第三个方案。

然而货物却在卡在了中国天津港不动了,据蒙古方面称滞留了1.5万个火车皮集装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物流进度是,平均两天才有1列火车皮集装箱离港上路,照这个速度下去,最快也得500天之后整批货物才能到印度。

我国物流速度因此遭到了蒙古官员的吐槽,说比疫情期间还慢!据说印度那边也非常焦急。

中国的物流为什么会慢?

这或许不是速度问题,而是一个诚意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与其抱怨中国,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中国能同意蒙印走蒙中经济走廊就不错了。

这几年来,中国与印度关系冷淡,一带一路也完美避开了印度,对蒙古却非常友善,几次三番对其伸出援助之手。

客观来说,蒙古作为一个内陆国,最好的出路是加强与中俄两国的合作,从中互利共赢,否则永远都在“丢了西瓜捡芝麻”。

此次印蒙的矿产合作,能否继续顺路推进下去,合作的实际效果到底怎样,我们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参考资料

张淑兰,王祥宇.莫迪执政以来的印蒙关系发展评析[J].东亚评论,2019,(02):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