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维维股份倒查30年税的事情,大家讨论得挺热烈。

说的是维维豆奶的子公司枝江酒业被税务局倒查了30年的税,从1994到2009年的税款,一共8500万。

话说维维股份去年的净利润也就2个亿,现在搞掉8500万,恐怕是元气大伤。

后来市场讨论很激烈,官方怕事情闹大,引发各种猜测,于是赶紧下场辟谣,它是这么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税务局说,不存在倒查30年,只是正常追缴,没有特殊原因和背景,不要误读。

这话虽然是中文,但我没完全看明白,你正常追缴,还是追了30年前的,怎么能叫“不存在倒查30年”呢?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意思是税务局追缴税款只能追三年的,并且不收滞纳金,实在有特殊情况可以追五年的,但是追缴年限对于偷税漏税除外。

那么枝江酒业被追了30年前的,意味着它偷税漏税了,但当地税务部门又说“正常追缴”,没提到偷税漏税,那么跟法律法规就互相矛盾。

这种行为让人甚是不解。

无独有偶,上市公司博汇股份在3月底也被追缴税款了,它可比维维豆奶牛逼多了,5亿!

这个税款直接让博汇股份宣布停产,干了个20cm的跌停。

不过博汇的税虽然多,但是比维维豆奶可名正言顺多了。

说的是2023年6月税务总局宣布对部分油品收消费税,偏偏博汇很大规模产品就是这些产品的衍生品。

好了,大半年过去了,税务局来查税了,5亿税款没交。

更多关于社会发展的认知,不太方便在公众号里写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来我圈子,我有时间可以跟大家分享,现在只要299元/年。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让人们提心吊胆,而且这种担心甚至是多元化的,还不是只担心某一件事情。

第一,这两家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一家上市公司意味着是当地的纳税大户,理论上地方应该保护才对,毕竟人家关系着大批就业人员,把一家上市公司搞得停产,那就业数据就很难看了。

如今对上市公司也开始下重手,意味着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查税力度只会大不会小。

只是现在这世道,有过多少企业是经得起查的,而且如果税务局跟对维维一样,让你交30年前的税,这恐怕要全军覆没了。

那么对于企业老板来说,他们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是老老实实交税呢,还是有其他什么操作模式?

第二,博汇这事情虽然合理合法,它的槽点倒不是金额大小,而是税务突然改变了游戏规则,对本来不收税的项目增加了税项。

我觉得这个比倒查30年还要刺激。

倒查30年,你没交税那的确是你不对,让你补从情理上看倒也不冤枉,但是本来没有的税种突然增加了,这意味着所有人都可能碰到类似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增加哪些税种

比如网络上已经总结了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存款利息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款里说得很清楚,1999年10月31号之前的利息不征税,1999年11月1号到2008年10月8号,都是要交税滴,最高20%的个税,2008年10月9号以后又不收个税。

而且人家说得很清楚“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言外之意就是,它想恢复征收,你也没脾气,而且现在这种银行利差不停下降的环境下,存款却不断创新高,恢复征存款利息个税,似乎也没啥毛病吧。

再比如资产得利税,国外都有,国内是木有的,或者说暂时木有。

咱们填个税申报的时候,可是有房租免税这一条的,无论房东同不同意,租客们可把自己的租房信息填得明明白白,税务那边都有底账在呢。

你们说有木有一丁点可能,这些税款未来会向各位房东征收呢?

这种就是额外衍生出来的税种,谁会成为光荣的纳税者,就讲不清楚了,或许在座各位都有可能。

此外,国债是免税的,基金也不用额外交税,或者说已经帮你交掉了,还有缅A,这屌样也没资格收资本得利税。

我想,如果哪天存款和房租开始收税的话,是不是更多存款会到股市里去?

股票和基金会稍微好看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