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近年来,与中国数字教育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从1.0到2.0的转型升级同频,尤其是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和升级,职业教育数字化在平台建设、资源汇聚、数据联通、基础条件和赋能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逐渐提速。

那么,当前转型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和痛点,职业院校还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本期专题,我们把目光投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工作,通过采访行业专家和多家建设中的标杆院校,从一个侧面展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成果,探究转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我们的思考与期待,希望能为行业提供值得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于教育而言,数字化是手段而非目的,是路径而非终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正在将我们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也必将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

数字化转型实践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将数字化战略与整体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多年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得出结论: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必须秉持辩证与科学的态度,坚持以学生为本,既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发展,又要注重人文、情感、生活及素养教育的平衡发展,确保学生的全面成长。

近年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紧抓数字技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机遇,以制度建设、信息化条件改造为保障,以数字校园标杆学校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师生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曹润平与本刊对话时表示,数字校园标杆学校建设是学校数学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学校正致力于将数字化战略与整体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集“转、建、用、管”为一体的数字校园标杆学校。

强化制度建设 保障职教数字化转型成效

一直以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及举措,有效推动了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

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学校坚持“顶层统一规划、项目分步实施、注重数据采集、强化具体应用”的建设原则,制订了《数字校园“十四五”发展规划》,统领数字校园建设。同时出台了23项相关制度和方案,有效整合资源,保障了数字校园的顺利建设。此外,学校还制订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全力推进优质课程和教材建设,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实践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数字资源开发、在线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典型经验,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支撑。

曹润平表示,在制度建设与指导下,学校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通过升级数字化设备和网络设施,改善了数字化教学管理环境,并成功打造了数字化教学平台。这一过程中,不仅推广了数字化教育技术工具,还优化了多元教学评价模式,实现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此外,学校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理虚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改革,系统地构建了人才培养数字化教育教学新格局。其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上,学校通过全面改造升级智慧教室和录播教室,推动了教学环境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跃迁。同时,打造包含教务管理、实习管理、标准化在线考试、教学评价与反馈“四维一体”的教学管理平台,应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教学管理流程,实施多元教学质量评价,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质效。

二是在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方面,学校通过“学、练、研、考”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与应用能力,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这一过程中,学校强化示范引领,总结了30个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三是在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方面,学校通过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混合式、翻转式、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数字化思维转变,提高了学生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在国内外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

一体化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学评价改革

“学校聚焦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三教改革’,以高质量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持续推进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据曹润平介绍,学校积极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目前已有1345门在线课程上线,包括国家级、自治区级和院级的精品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选择,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教学资源库,已有2部教材荣获国家教材建设奖,另有数十部教材获评各级规划教材。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引入先进的VR、AR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多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其中3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已被纳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监测。

精品课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以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推进,均体现了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进展。曹润平强调,学校在数字化教学改革中坚持一体化设计与建设,使资源库、在线课程、数字化教材和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的开发既相互贯穿,又各有侧重,形成协调互补的局面。学校通过全链条打造数字化育人资源,全方位搭建数字化育人平台,全过程构建数字化育人环境,扎实推进了数字化转型。

此外,学校还建设了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学生课堂评价、服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校级教学督导评价、规范师生教学秩序的二级系部评价和考察教学效果的课程成绩评价的“四位一体”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了数字化评价管理。

通过与教育部互联互通建设巡课系统,学校能够实时监测教学运行状态,确保质量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自评价体系运行以来,学生的到课率保持在97%以上,师生课堂互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二级系部由过去的盲目管理转变为自我监控,教与学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学校定期分析研判跟踪数据,及时反馈至教务处、学生处等各职能部门,使得师生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规范,制度实施更加有效。师生评教、评学的满意度平均值均在9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教学平台

标杆校建设是职教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

谈及数字校园标杆学校建设的意义,曹润平表示,标杆校建设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抓手、助推器,也是学校数学化转型的重要载体。他认为,这一建设过程从根本上推动了学校管理模式的革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通过数字校园标杆学校建设,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均实现了数字化思维的深度渗透。学校管理的数字化,不仅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而教师教学改革的数字化,则使得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特别是,作为先行者和示范者,数字校园标杆学校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能够有效推动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和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改革,为其他学校提供成功案例和建设经验,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树立典范和榜样。”

然而,曹润平也认识到,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学校需要应对资金压力,加大在实训条件升级、数字资源与平台建设、数字基建扩容等方面的投入。其次,师资队伍建设也需持续加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要求。最后,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必须秉持辩证与科学的态度,坚持以学生为本,既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发展,又要注重人文、情感、生活及素养教育的平衡发展,确保学生的全面成长。

打造以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标杆学校

“学校正致力于将数字化战略与整体发展战略深度融合。”谈及学校在数字化教学改革方面的未来规划,曹润平表示,学校计划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优化数字化设施条件,提高数字资源质量,并持续推动其高效应用。

具体到数字化教学改革,学校将聚焦四个关键领域:一是“转”,即推动专业与区域产业技术升级的精准对接,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数字化转变,提升服务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能力;二是“建”,即建好数字资源库,提升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数字化教材等资源质量,并增强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三是“用”,即改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功能,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管”,即深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加强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学校治理的数字化水平。

曹润平最后强调,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核心建设目标是积极响应并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数字化技术升级。以“强化教师数字化教育理念转变”为先导,以“加速专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全面统筹“数字化基础设施改造、师生数字化素养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数字化管理赋能”四项任务,努力打造集“转、建、用、管”为一体的数字校园标杆校,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

专题目录

观察

专家观点

数字化转型实践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将数字化战略与整体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赋能 构建高效互动的数字校园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5月刊(总第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