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国内某所医学院在网上火了,只不过火的原因估计让该校领导们高兴不起来:该校一位医生因为需要抢救病患,上课迟到29分钟,校方认定为教学差错,扣发5月奖金2000元,取消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通报批评。

这事儿一通报,效果大概和学校预期的完全不同。网民们完全没体会到这是反映该校对教学秩序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负责(恰逢高考招生),反而认为这就是离谱,医生抢救病患难道比按时上课重要?或者,患者突然病重这种不可抗力,也得被处罚?

现在网上有不少分析教学医院的老师如何平衡教学任务与临床责任。有的说教学计划都是很早确定的,医院里也不是只有一个医生,无论哪一边提前打个招呼,就不会来不及赶到课堂。另一些则说不同医院情况不一样,即便有辅助机制,也难免出现差池。

这些关于教学医院工作分配的讨论当然有意义。不过我个人认为医生因救人上课迟到被处分,这件事更关键,也更值得那所学校思考的,是管理中使用的奖惩模式。这甚至也值得国内很多公司、单位、机构思考。

任何单位都会希望员工能有一些对单位有利的表现,比如努力工作,同时也有希望员工避免的行为,比如迟到早退。从管理角度,通过对特定行为奖惩,是促使员工行为更符合单位期望。

放到某医科大学这事上,校方当然希望教学能按计划进行——这就包括每一堂课都能按时。老师上课迟到是需要管理者处理,避免今后再度发生。

可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处理。

如果看这位因为抢救病患迟到的医生受到的处理,我们很难不注意到所有处理都是惩罚,而且罚得极严。

第一条,扣奖金。虽说我们经常讲医生是救死扶伤,教师是教书育人,这些把一些工作崇高化的话语,但工作毕竟还是工作。打工就是为了赚钱,经济利益是员工最大的利益。尽管扣的是“奖金”,“奖金”二字可以理解是额外的奖励,但现实里这就是很多人正常收入的一部分。把别人本来要拿的钱扣了,放谁身上都急眼吧。

别扯什么某某表示理解的废话,把打工人的工钱扣了,打工的没说委屈不是不委屈,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不信?既然是医学院,那就做临床试验好了,突然把医院领导的奖金扣掉,看看是理解还是委屈。

第二条,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根据通告,就是一堂课迟到了半小时,后来也完成教学任务了,一年都没过去一半,把人家全年的评优给取消了。让受处罚的人,下半年以什么样的心情度过?

这其实是任何单位执行惩罚措施时都应注意的,惩罚某个员工,目的应是提醒这名员工以及其他人,某些行为不对。可是惩罚要避免在主观或客观上,导致被罚员工丧失动力。半年不到把人家这一年给定性了,除非是想赶人走,否则是非常不明智的管理方法。

第三条,通报批评。这就更离谱了。通报批评对被罚的人,名誉、心理造成的伤害有多大?都是打工混口饭吃,搞伤害性那么大的动作干啥?

这么三板斧坎下来,真不太明白这医科大学是想继续留用这位医生,还是希望这医生知难而退。

另外,医生上课迟到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事涉及学生。是学生向校方反映老师没来才引发的一系列调查。虽说咱不是学生肚子里的蛔虫,不能确定在场学生是怎么想的,但大部分学生如果听说这课的老师是因为抢救病人迟到,应该会理解。即便有学生认为一码归一码,迟到还是要罚,估计也很难预料到要上升到通报批评吧?

这样狠的处置方案,学生们会怎么想?要承受多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发现老师没来上课,向学校反映,这是对的。可经学校这么一顿操作猛如虎,学生们以后还敢反映问题吗?

因抢救病患而迟到这事,本来完全可以通过更温和的方式处理,比如向涉事医生了解在具体事件中,哪些地方如果有改进,可以避免打乱教学秩序。或者提醒对方,学校在类似情况下的标准应对流程是什么。

大概是由于曾经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完成经济腾飞,至少很多人认为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我们会看到国内一些单位机构似乎把人力看成是最能随意处置的资源。一边提出各种严苛要求如996,或是直接质问女性家庭计划,另一边采用各种惩罚措施来推动绩效。就像这次某医科大,按照校方解释已经是宽大处理,从教学事故降低到教学过错,可仍然是非常极端的惩罚。

这些不珍惜员工的行为,在过往的经济成功里起多大作用是可疑的:我们需要学会区分因为XX成功与尽管有XX还是成功。打个比方,你在电梯里活蹦乱跳,电梯很快把你从一楼送到顶楼,你可能会脑补是因为自己的活蹦乱跳才能那么快登顶,但事实是你那顿骚操作没有鸟用。

可面对未来,无论是中国人口开始下降,还是国内产业逐渐转向高技术领域,都意味着人力会越来越宝贵。任何单位机构,也需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奖惩管理机制,更让员工感到积极,而非消极恐惧。

订阅关注防失联

请订阅youtube:Y博的科普园

https://www.youtube.com/@Doctor_YZ/fea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