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的中国军队投入到抗日战场上,在很多大会战中,部队都是成建制的损失,可以说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在战场上有四个团打的很激烈,以英勇顽强的作战闻名于世,被称为抗日四大名团,四个团的团长也因此扬名于世,您知道他们四个人是谁吗?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吉星文

吉星文师河南扶沟人,抗日名将吉鸿昌的侄子,年少之时的吉星文仰慕叔叔的为人便从军报国,1922年跟随叔叔吉鸿昌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吉星文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因功升第29军37师219团团长

1937年7月7日深夜,正在卢沟桥头巡视的吉星文严词拒绝了日军要进宛平县城查找“失踪士兵”的无理要求。日军见吉星文态度坚决,寸步不让,便对宛平县城采取包围态势,丰台日军也由一木清直率领以急行军速度来援。当晚日寇悍然对宛平城发动了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日阶段。

自事变爆发,吉星文抱定与国土共存亡的决心,指挥部队与日寇血战了23天,他以一团之力毙敌河边旅团一木清直大队及其他联队三千余人,俘获日军士兵、武器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星文

1937年9月,吉星文因战功升任第37师第110旅少将旅长,国民党军政部授予他宝鼎勋章一枚。此后吉星文还参加了徐州、武汉等大会战,全面抗战的八年中,吉星文先后获得了“胜利”、“光华”、“云麾”、“忠勤”等5枚勋章。

抗战胜利后,吉星文参加了内战,淮海战场上他的部队被全歼,1949年9月去了台湾。赴台后吉星文担任过澎湖防卫部副司令长官、金门防卫部副司令长官等职,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炮击金门,吉星文在陪同“国防部长”俞大维到金门视察时被解放军的炮弹击中,因流血过多而去世,终年50岁,被蒋介石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2、罗芳珪

在这四个团长中,罗芳珪应该是名气最小的一位。

罗芳珪是湖南衡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了近代史上的诸多战争,1935年擢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八十九师(师长王仲廉)五二九团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先是攻下北平,为打通平绥线,日寇集结板垣师团等精锐部队向南口进发,罗芳珪团作为先头部队,奉命要抢在日军之前到达南口。在南口,罗芳珪以一团之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抵挡10倍于己的日寇,连续血战了20天。

罗芳珪以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阵地岿然不动。罗芳珪团也因此战赢得了抗战英勇杀敌“四大名团”之一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芳珪

南口之战后,罗芳珪又投入抗日战场,参加了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中,罗芳珪指挥部队与日寇血战,1938年4月6日,我军全线发起总攻,傍晚十分,罗芳珪与团副在大顾珊村外前沿阵地指挥战斗,隐蔽在一道土墙后观察敌情,不料被日寇的炮弹击中,顿时血流如注,不久便壮烈殉国。弥留之际,罗芳珪对部属断断续续地说:“我死了……不要紧,你们……要狠狠……狠狠打击日本强盗,……收复……台儿庄!”说完,便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战后罗芳珪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入祀衡阳南岳忠烈祠。1988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3、谢晋元

谢晋元是广东梅州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了近代史上的诸多战争,1932年跟随蔡廷锴、蒋光鼐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给予日寇以沉重打击。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谢晋元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谢晋元接任团长,率部驻防闸北火车站,与日军激战了两个多月。

为掩护十万大军西撤,孙元良命令谢晋元率领524团一营断后掩护。谢晋元会同第一营杨瑞符少校率领各连,在宝山路、虬江路一线,猛烈阻击敌人,按命令边打边撤,陆续集结于四行仓库,尔后指挥了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晋元

战后谢晋元率部撤入租界,然而后来随着上海形势的恶化,地方人士曾建议谢晋元潜离上海,不过被谢晋元谢绝。陈公博当上伪上海市长后,多次以高官厚禄诱惑谢晋元,均被谢晋元一一拒绝。1941年4月24日,汪伪叛徒趁谢晋元不备将其刺伤,谢晋元多处重伤,流血不止,悲壮长逝,时年36岁。

2014年,谢晋元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谢晋元被民政部正式批准追授为烈士。

4、陈锡联

在四个团长中,陈锡联是唯一的一个共产党将领,也是四个团长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1929年14岁时在家乡参加了红军游击队,不久被编入红11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锡联作战勇敢,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陈锡联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385旅769团团长。1937年10月陈锡联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此次战斗是129师出兵第一仗,极大的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此后陈锡联率部又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诸多战役战斗,在敌占区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

抗战胜利后,陈锡联仍跟随刘邓作战,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淮海等诸多战役。1949年初陈锡联被任命为二野第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过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之一,1999年陈锡联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小结:

这四位团长,虽然分属不同阵营,但是在面对日寇侵略,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为抗击日寇的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抗日战场上他们都有成名之战,在当时他们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