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医师王辛秋(左二)为患者把脉。 王拓 摄

□保定晚报记者 王黛

作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晁恩祥学术经验继承人之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医师王辛秋的门诊总是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市民刘帆(化名)原计划去北京找王辛秋看病,得知她和其他几名晁恩祥名老中医团队的专家每周五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出诊后,刘帆改变计划。

“王辛秋医生为我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不出保定就能看名医,这就医太方便了。”刘帆说。

家门口就有名医出诊,疑难杂症不用出远门,急危重症双向转诊通道畅通……着眼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建设为主要工作抓手,全力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工作走深走实……随着我市京津冀医疗合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保定人改变异地就医计划,选择留在本市就医。

从2014年启程,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走过10年春华秋实,保定医疗卫生事业亮出成绩单。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区域医疗高地。2022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个公立医院跨省托管的成功案例,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落户了肿瘤、血液、肾病、干细胞移植四个病区,建设了北方最大的儿童干细胞移植中心;年门诊量由托管前的25万人次增长到72万人次,医疗收入由托管前的1.5亿增长到2023年的5.5亿,三四级手术量从托管前零起步到每年完成4851例,实现了医院跨越式发展。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与广安门医院推进文化、技术、服务、品牌“四同质”建设,医疗业务呈良性、稳定、可持续增长,核心数据实现“五升三降”,即门诊量、出院患者、床位使用率、三四级手术量、医疗收入增长;平均住院日、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降低。

——把握健康服务精细化、产业创新加速化、跨界交叉融合化生物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建设国际医疗基地。作为“一号工程”,国际医疗基地着眼于京外公共卫生应急综合保障基地功能、韧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建筑等,力争建成一座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医疗科学城。以医院为起点,加快推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保定医院、北大口腔医院保定医院等建设。以产业为核心,加快布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康复、医疗教育板块以及会议会展中心、医技康复中心、未来社区等配套设施,推动人城医产融合共生。目前,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新院区已完成主体施工,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

——精准对接北京高水平专科医疗资源。13所省、市级医院分别与北大肿瘤、北京同仁、北大口腔、北京佑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妇产、北京朝阳、北京天坛、北京安定等北京高水平医院实现了精准对接,重点发展肿瘤、儿科、中医、康复、口腔、肝胆、呼吸等专科。推动康复医疗转型升级,保定市康复医院、保定市中医院挂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中康派驻执行院长和专家先后于3月份、5月份全部到位开展工作。在京津冀三省市于2023年、2024年先后发布的第一、二批的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名单中,我市与京津建设了15家京津冀医联体,数量居全省第一。

——统筹推动县(市、区)医疗机构全面对接京津。各县(市、区)医疗机构积极与京津合作对接,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建立了专科共建、科室合作、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科研合作等多种合作关系。累计签署合作协议254个,与京津合作共建科室400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93项,京津派驻专家1.39万人次,诊疗患者21.1万人次,指导手术1.5万例,与京津开展远程医疗协作3.4万余例,在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带动下,各县(市、区)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2024年5月8日,清苑区人民医院与天津市肿瘤医院,高碑店市医院与北京航天总医院经京津冀三省市认定为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单位。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从不停止的前进步伐。5月22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保定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河北省支持下,保定市与北京市将按照规划引领、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总体原则,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京津冀医联体建设、专家支持和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和供血协同保障等重点工作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

“协议的签署为京保医疗机构建立了畅通的合作渠道和规范高效的合作机制,京冀保将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京保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落实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尹刚亮介绍。

一连串精彩动作普惠百姓民生,踏着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步伐,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突破地域壁垒,携手为京津冀三地患者打通了一条新的绿色通道,让“患者不动医生动”的愿望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