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数量持续增加,骗子们不断更新其诈骗手法,使得预防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起典型的诈骗案例,一位退休老人胡先生,被骗走了79万元的积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胡先生在家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警察,说他涉及犯罪案件,需配合调查。在对方的指导下,胡先生购买新手机、更换新号码、加群,群里2人自称是公安民警,还有1人称自己是政法委书记。胡先生花了3天时间,将积蓄存款取出放在家中。

不久,骗子冒充检察院人员上门,将胡先生取出的79万元现金全部带走。当胡先生意识到被骗时,骗子已逃离出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诈骗手法的第一步通常是电话联系,骗子自称是警察、检察官或法官,并声称受害者涉及某种刑事案件需要接受调查。为了增强可信度,这些骗子可能会提供伪造的证件号码,并模仿官方机构的语气和说话方式。

老年人面临的金融欺诈风险日益增加,诈骗者常利用其对信息技术的不熟悉和轻信性设计复杂骗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虚构罪名:诈骗者通过获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后,捏造如“洗钱”或“经济欺诈”等罪名,声称老年人的银行账户有冻结风险,并诱导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2. 误导操作:骗子进一步诱导老年人购买新手机、更换号码,并加入特定的微信群。在此群内,假冒的“警察”、“检察官”角色不断施加压力,迫使老年人按照其指示执行操作。

3. 骗取资产:在建立信任和引发恐慌后,骗子以缴纳保证金或配合调查为由,诱使老年人转账,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措施:为了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老年人的防骗意识。这包括开展定期的防骗教育活动、提供官方的反诈咨询渠道,并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公众警觉性。同时,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多沟通,增强他们对潜在风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