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企业补税引发倒查30年担忧# 说句不好听的,越是经济状况不好,越是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出这类事情,让人不禁会联想,是不是你们这些部门单位效益也不好,然后开始想办法“增加收入”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实平常日子、经济好的时候,查税、各种行政处罚也都有,只是现在这种状况下,这种“严查严打”就显的更“碍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不让摆摊卖菜卖小商品卖快餐,严查电动车各种违规,严查各种违章停车,消防安全大检查,小区保安也跟着严防死守外卖进小区写字楼,不惜各种冲突,都有点“誓死捍卫”的感觉了。这些在平常看起来很正常的管理措施,在大家生意都不好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仿佛这些是都是要和老百姓“对着干”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心态的确不好,毕竟大多数的执法行为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如果你不违法,也不会有人故意去找麻烦。只是有些行为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合情合理”,这就需要执法部门“高情商”的管理了。税务部门查税,有的时候查、有的时候不查,查与不查都有道理,企业也不知道规则到底是怎么来执行的;路边停车,有的地方长年停车也没人管,忽然有一天所有车都被贴条罚款,官方还会说这里一直不让停车的,但从来不解释为什么一直有停车的却不罚?

这种问题能找出十万个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问题能找出十万个吗?

也许官方对这种“弹性”执法有“合理”的解释,甚至是为了公众“好”、睁只眼闭只眼……但是对于公众、老百姓、企业单位来说,这种“弹性”执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大家不知道这个“法”还管不管用?啥时管用啥时不管用?是否这个“法”都是看你们心情好不好、效益好不好?这样的“弹性”执法,只能让法律失去严肃性,而且很容易滋生腐败的空间。而且这种“弹性”,貌似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反正给老百姓的感觉就是,据说“上面”说要查了因此就开始查了;到了年终了、市场上缺钱了、效益不好了的时候就开始查了;某些社会事件影响比较大了,所以就开始查了……

看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心情……

所以这个查与不查的界线到底在哪里?如果有很明确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行政法规,就应该很严格的执行。如果执行不了,要么是执法机构能力不行、得内部整顿,要么是法规设置的有问题,就需要很严肃的探讨、调整——这都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应该是管理部门内部的事把?任何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应该十分慎重,也需要广泛的听取意见,不能因为当时的某种“风向”、“趋势”而去设计,必须从多方面长远的考虑,否则就不要轻易出台。而且一旦明确实施,就应该严格执行,不应该存在什么严打不严打的,对于公众来说,有严打和没有严打,其实往往意味着——过了严打的风头这种事还可以做,因为不严了!这完全是一种误导啊!

有问题?没问题?问题到底在哪里?哪里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问题?没问题?问题到底在哪里?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