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202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牵头提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小草数字发挥自身在沿黄流域积累的生态本底数据优势,统筹规划黄河流域生态廊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针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实际问题,全面引入数字化技术支撑,以塑造流域协同保护和治理的全国样板为总目标,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数字技术与生态修复工程深度融合

内蒙古地区首次提出黄河流域生态廊道概念,小草数字将数字化技术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相融合,重新定义了生态廊道的范围和功能。黄河生态廊道不仅涵盖河流廊道,还包括生物迁徙通道和关键性区域,形成一个整体连续、开放稳定且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绿色景观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湿”的系统治理,对保障沿黄区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2、 数字技术精准划定生态功能区

小草数字通过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系统进行精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干流大堤外10km的岸边带内,低安全水平区域的面积占据了总面积的显著比例,高达54%,并且这一比例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样地,一级支流两侧2km范围内的岸边带,低安全水平区域也占据了总面积的44.5%,并且这种趋势同样呈现向外衰减的特点。

这些发现凸显了黄河流域中生态问题最为严峻、急需进行保护、修复和治理的“关键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干流大堤外10km的岸边带以及一级支流两侧2km的范围内。通过深入研究,划定黄河干流大堤外10km及一级支流两侧各2km为黄河流域生态廊道的空间范围,而0.1~1.2km则是生物迁徙通道的具体空间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国土绿化首先要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识别和划定,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而生态功能区的划定要充分应用数字技术,以小草数字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为例,通过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算力支持,为该地区的科学管理和精准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小草数字精准界定了黄河生态廊道的构成与空间范围,并深入剖析了其功能与结构特征,为黄河生态廊道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后续的修复和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生态廊道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部分内容引自高俊刚,郝媛媛,奚雪松等人的研究,题为:《多维复合空间视角下的黄河生态带构建—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23, 38(3): 72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