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说,唐明皇杨贵妃首创了“放肆”一词。
这个说法大概不确。
能查到最早使用“放肆”这个词的,是关尹子,也就是尹喜。
在《关尹子》一书中,有“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之句。
由此看来,“放肆”这个词,当时毫无贬义——无非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意思。
据司马迁《史记》载,老子见周朝衰败,就准备出函谷关远遁。函谷关令尹喜说,您要去隐居了,勉为其难为我们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写了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经》。
第一次使用“放肆”这个词的,就是这个尹喜。
尹喜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书中,不仅把关尹和老子并列,甚至还把尹喜置于老子之前。
尹喜生卒不详,当与老子相仿——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他的《关尹子》在《汉书.艺文志》中收录九篇。据记载,晋代仍有人读过这部书的全本。
后来,人们用到“放肆”这个词时,逐渐增加了贬义。
《后汉书.四九》里,汉末仲长统的文章说,“苟使豺狼牧羊豚,盗跖主征税,国家混乱,吏人放肆,则恶复损益之间哉”
当然,这里的“放肆”还是说“不受约束”,只不过是针对为非作歹之人而言。
看来,网上所传唐明皇杨贵妃始创“放肆”一词,当是戏说。
“肆”字的含义有好几个——有本意,更多的是引申义。
其实,从《关尹子》的那句话里,已经很好理解了——小虾米小吧,可是它在海里也可以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由此看,网上所传“放肆”这个词和“陈列尸体”有关,也应不确。
“肆”的字义不少,但在很长时间里,唯独没有“四”的含义。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收录了。
他对“十”的解释是,“数之具也”——意思是说,到了这儿,一到十的数字都齐了。
《说文》收录了“壹”字,和“専(专)”转注互训,就是“専壹(专一)”这个词的由来——专一为美——就算和数字有些关系吧。
收录了“贰”字,意思是“正副”的“副”。
“柒”、“捌”,当时没有这两个字。
“肆”、“陆”、“玖”、“拾”另有他意,与数字无关。
汉代或以前,与数字有关的是“叁”和“伍”。
段玉裁说,古代“凡言叁伍者,皆为错综以求之易。
”这是一种“大估摸”的说法——比如三五成群,并非实数如此。
古代长期使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例证——
一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其云:一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里面用到“一”处还有不少。
二是唐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贤劫千佛,第四能仁”。
“肆”,南北朝开始作为数字“四”使用。可见敦煌写本。
清代顾炎武考证说,是武后首将一至十“大写”了,应该不准确。
明代,“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被广泛使用。
毕竟那个时候,中国的商业才有了显著的发展,记账成为重要的事情。用“大写”汉字记账,不容易因潦草看不清,更不容易被他人篡改。
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人使用的“放肆”,和一千年以后被当作“四”,自然和“叁”和“伍”扯不上关系了。
在古汉语里,“放”是“逐”。
“逐”是“追”,而“追”又训为“逐”,于是有了“追逐”一词。
那么,“放”就是“追逐”,引申为“放姿”、“放纵”。
“肆”是“放”,所以,“放肆”和“追逐”的构词道理相同。
说白了,就是放纵不受约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