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7年7月5日,在晋城举行的中原军区突围部队追悼会上,老红军秦忠之名赫然在列。

他的妻子谢建华虽不相信,但亲眼看到丈夫的灵位几乎令她晕厥。

然而,两年后的春天,在第二野战军后方医院,谢建华竟然与死亡两年的丈夫重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令人费解的“死而复生”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过往?

秦忠身上又背负着怎样的谜团?

老红军秦忠

1917年,秦忠出生于湖北红安县一户贫农家中。

烽火连天的年代,小小的秦忠虽然无法扛起枪支冲锋陷阵,但他瘦弱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张贴标语,站岗放哨,用自己的方式为革命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年仅13岁的秦忠因表现突出被特许加入红军。

从此,他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正迫近嘉陵江,计划西渡以策应中央红军。

可敌人的严密防守与火焰中摇曳的船只,给他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第一次偷渡尝试被发现,敌人将沿江船只尽数销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战士们望着浓烟笼罩的江面长叹不已,一时间,他们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困境。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颓败过一阵后,又开始积极寻找可以渡江的地点。

正当大家紧盯着望远镜,没有人开口时,一个年轻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敌人的防线固若金汤,我们只能先派人过江侦查,俘虏一个敌人,就能摸清他们的底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闻言都转头看向这个有点愣头青的小伙子,年仅十八岁的秦忠坦然无惧。

副师长杨朝礼犹豫片刻后赞同了他的提议,立刻委派他完成这项任务:“小秦,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可以挑选一个班的人手,挑些会凫水的好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忠立即从276团中挑选了5个悍勇的士兵,再加上交通队1班的6人,组成了一支侦察小分队,手持驳壳枪,身背大刀,周身挂满手榴弹,隐约身形在严寒的夜色中。

深邃的夜幕下,小分队无声无息地划向对岸。江流湍急,水声如雷,敌人丝毫无觉。

他们悄然靠近岸边时,秦忠偶然听到了两个敌人的声音,他们正在毫无戒备地边聊天边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忠眼前一亮,他示意小分队隐蔽靠近。

霎那间,勇士们如同出击的猎豹,迅速活捉了毫无防备的连长和哨兵。

当小分队带着俘虏返回师部时,杨副师长激动地抱着秦忠转了好几个圈,连声称赞:“没有浪费一枪一弹,却抓获了两个俘虏,太出色了!”

这次成功的行动让红军掌握了敌人的江防部署,为后来的强渡嘉陵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忠的勇敢行动也成了战争中的一个典范。

中原突围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如潮水般涌入中原大地,30万大军将中原军区6万人团团包围,中原军区危在旦夕。

蒋介石妄图将中原军区彻底抹除,下令郑州公署主任刘峙于7月1日发起总攻,誓要在一周之内灭掉中原之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峙甚至大言不惭道:“48小时后,我们一定会在郑州喝上庆功酒!”

我军将士们被赶到湖北宣化店仅几十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只能背水一战。

夜色笼罩着宣化店,中原军区司令部内灯火通明。一份截获的密电摆在桌子上,刘峙的狂妄叫嚣字字诛心。

“48小时后,胜利的消息?”秦忠冷哼一声,“痴人说梦!”

时间紧迫,中原军区以壮士断臂的决心迅速制定了突围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夕阳西下,鄂西北的群山中一片苍茫。

作为九团政委的秦忠跟随王树声将军,率部浴血奋战。

在一次激烈的遭遇战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离,秦忠临危受命,率领一个连的战士顽强阻击敌人的进攻。

战士们在秦忠的指挥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钢铁长城,为主力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在激烈的战斗中,秦忠不幸身负重伤。

眼看敌人就要追上来了,担架上的秦忠心中万般焦急。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伤势会拖累行军速度,甚至会让更多的人牺牲。

秦忠对抬担架的战士们说道:“同志们,把我放下,你们快走!”

战士们不同意,他们宁愿自己牺牲也要把政委安全带回。

秦忠目光如炬:“相信我,我不会有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战士们含泪将秦忠藏身在路旁的一户老乡家中。

老乡冒着生命危险把秦忠藏在牛棚里挖好的一个坑中,上面盖着草和粪便。

敌人的搜查一次次从秦忠的头顶掠过,他只能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躺在坑中。

狡猾的敌军当时实行“五家连坐”政策,只要有一户老乡家发现了我党人士,被划分在一起的五户人家都要受到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漆黑的坑中,秦忠忍受着伤痛的折磨,听着外面敌人肆无忌惮的搜查声,他心如刀绞。

他做出决定,绝不能连累老乡们,他必须离开。

他这一走,就彻底与组织断了联系。

战后组织也派人去老乡家里找过,但没人知道秦忠去往何方,组织久久得不到他的音讯只能判定他“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方,怀着孕的谢建华还在焦急地等待着丈夫秦忠的归来。当被告知秦忠已经牺牲时,她的世界瞬间崩塌。

这位可怜的女人几近崩溃,但她并没有放弃,她还有孩子,这个无辜的生命需要她坚强的母爱。

谢建华竭尽全力从悲痛中走出来,全心全意将自己与秦忠的孩子抚养长大。

美满团圆

另一边,秦忠拖着负伤的身体从老乡家离开后,为躲避敌人,只能昼伏夜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偶遇的老乡那他打听到自己离根据地还有上千里,如果光靠脚力,那这漫长的路途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

秦忠想起了妻子的娘家就在附近的柳林乡,如果能到妻子的娘家找到岳父岳母,或许可以更好地养伤。

经历了漫长的跋涉,秦忠终于来到了妻子的家乡。

他身心疲惫地走到妻子家门口,轻轻敲响了门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开了,谢建华的弟弟出现在门口。

看到秦忠后,他惊讶得目瞪口呆:眼前这个人就像一个要饭的乞丐,不得不警惕。

“请问谢建华同志的家是不是这里?我是她的丈夫,我叫秦忠。”

小伙子听了秦忠的话,心中产生了一丝动摇,但仍然警觉:“我们村有保甲制度,陌生人需要担保才能进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忠明白小伙子的顾虑:“我保证不连累你们,我可以暂时称呼岳父岳母为‘四叔’、‘四婶’。”

小伙子思索了片刻,才将秦忠放了进来。

秦忠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岳父母,诚挚地向他们讲述了自己与妻子的相识过程,以及之后在战场上的艰辛经历。

谢家父母听了秦忠的讲述,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决定在他们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力支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秦忠身体好得差不多了,他心中涌动起离去的渴望,他迫切地想回到大部队。

岳父母却将他拦住了,乡公所会频繁查户口,如果有人莫名失踪,周围几家邻居都被盘问,稍不注意就会露馅。

为了老乡的安全,他只得暂时放弃了离开的念头,继续留在岳父家中。

秦忠在柳林乡家中安顿下来,这一歇就歇了两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林乡下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几乎为零,他一直没有得到部队的任何消息。

1949年的春节,他才察觉到一些异常。

秦忠开始与当地游击队取得联系,终于得知战争形势的变化。

得知我们快要胜利的消息,秦忠立马结束了在柳林的隐蔽生活,通过游击队带路他终于重新回到了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首长得知秦忠并没有牺牲,感到无比惊讶。

立即派人将秦忠的妻子接来,安排两人团聚。

“忠哥?”,当谢建华见到秦忠时,她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秦忠眼里噙着泪水,一步一步走向妻子,紧紧地将她拥入怀中。

两人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无声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向秦忠倾诉着这两年的经历:他失踪后,她带着孩子四处寻找,却毫无收获。

如今,他们能够重逢,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牺牲在战场上,又有多少人杳无音信。

他们曾经经历了分离的痛苦,但如今他们又能够相聚,这是何等的甜蜜!

此后,秦忠先后出任任沙市纱厂经理兼党委书记,湖北省工业厅副厅长,湖北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兼党委副书记等,直到1993年离休。

后记

秦忠虽经历了艰难的战争岁月,忍受了离别的痛苦,却始终保持着对使命的忠诚。

他的勇敢让他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投入了战斗,也使得他的故事充满了勇气、毅力和无尽的坚持,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典范。

参考文献

熊爱玲,王孝武. 黄安秦忠:长征路上我见到了毛主席[J]. 湖北档案,2006(11):42-44.

黄朱清. 新四军百岁老寿星[J]. 铁军,2019(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