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公布,姜萍一夜封神!然而近日,网上不断涌现对姜萍的各种质疑!北大硕士、数学竞赛名师赵斌实名质疑她作弊

难道17岁中专生打败清北、剑桥、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生,又是一场骗局?

从天才被捧上神坛,到天才被精英打假,只间隔短短几天。

舆论从震惊、狂喜、热情膜拜再到质疑、不信任、阴谋论,公众情绪不断演变,昭示着人性的复杂

有人想起全红婵,有人已迫不及待要“毁神”,17岁的姜萍此刻心情应该是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他们甚至没有耐心等到6月22日决赛,就迫不及待下结论。

有博主在发表质疑时狡猾地声明,如果姜萍在决赛如何如何,我为自己的言论道歉——

那你为什么就不愿意多等两天,等到决赛后再说呢?

01质疑背后的逻辑:维护游戏规则

质疑,是理性的一部分——

人人都有质疑的权利,质疑精神让我们不是盲目接受别人安排的假象,陷入楚门世界,而是自己探索真相,真理往往都是越辩越明的。

但质疑不应该成为一种手段,更不该成为一种情绪。

说实话正是因为这些质疑的存在,我不确定“天才少女”是不是又一个骗局。

我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我知道质疑姜萍的精英,无论措辞是否严谨,心中都有一个倾向性的结论。他们作为局内人,天然比我们掌握了更多信息。

但面向公众,针对于一个非常严肃的公众事件,是否好歹根据证据说话,不要因为自身的立场,把还未证实的东西直接当真相

如果有实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问题是现在只有“经验”和“判断”

只是一种猜测,为什么直接定性,不等人家22号考完试再说?有什么是非要乘着这波热度说出来,严谨吗,专业吗,认真负责吗?

为什么宁可伤害一个无权无势家贫且内敛的小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爆火之后,不断有各路媒体、自媒体和好奇的网友前往涟水实地探访姜萍一家,最后逼得人家闭门锁屋,全家人出去躲清静。

一如当初全红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我并不是太理解国人这种“拜神”的热情。

这只是全中国最最普通的一家人,是人人踩两脚的底层,就算采访到了姜萍本人、她的姐姐、爸爸、妈妈,从他们嘴里又能说得出什么呢?

能说的他们都说了,不能说的,他们不会说。

这个苏北农村最平凡普通的一家人,甚至长期徘徊于低保贫困线,姜萍姐姐考上大学还得打三份工去给自己赚学费。

而网友呢,有人指责姜萍妈妈涂指甲油,说她火速蹭女儿热度……

就挺神经病的,关你屁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地探访的媒体还好,那些言之凿凿编故事的自媒体和网友,真是够了!

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知道那个上央的板书哪来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被质疑各种错误的板书,正是阿里达摩院的人,在姜萍的成绩出来后不敢相信,怕有人代考或者作弊,特意前往当地让姜萍又考了一遍。

这就是为什么成绩推延6天才公布的原因。

有网友据此怼质疑者,人家达摩院都二次验证了,你们还不相信!

还有网友说,看看,这就是国内的教育环境,为什么北大的成绩没人怀疑?就因为她是中专生,她还要考第二遍才能证明自己!

结果,达摩院的人直接回复:没这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么,这都能编,还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你说网上的误传到底有多少?

尤其是某乎不同认知水平的质疑选手——

“网友炼天魔尊疑似与姜同学的老师王闰秋相识,提供了一些对此全盘推翻的信息,即“王为炒作安排团队帮助姜作弊考试”。”

“信这个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这件事的离谱程度,不亚于某名不见经传初中的运动会出了个一百米跑9.68的天才,明眼人都知道不靠谱,还是有人问为啥不能是中国的博尔特?”

“我爹已经彻底被这个女孩子圈粉了,跟疯了一样天天打电话冲我吹这个女的。我无论怎么说这是炒作他都不信。我作为高中参加过一堆竞赛,大学参加过几次竞赛,目前还是博士在读的学生;他不信我,他信媒体。”

“我还是重复一下我的结论,我并不认为当前的证据是实锤,只是这样的一些可能性更符合我们对于中学生(哪怕是热爱数学且非常努力的数学爱好者)水平的刻板认知。我们期待这样的刻板认知可以被一些天才个例所打破,但如果没打破,也并不意外。相关质疑证据效力并不是非常充分,但鉴于另一方也只有阿里单方面的宣传,双方的证据效力也就半斤八两吧。所以我建议保持谨慎观察,不要盲目乐观。”——北大、中科院、西澳大学博士刘博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斌的判断基于经验,以及他对现实规则的了解和掌握,现在出现了一件违反他多年生存经验,违反“常识”的“神话”。

他当然会忍不住说话,因为这件事对他来说已经“认知失调”了,他发声背后最大的动力是维护他的既有认知和现实世界的既有规则。

“赵斌老师是我的高中母校杭二中的金牌数竞教练,他与这个女生完全利益不相关,作为曾经的阿赛优秀奖获得者他甚至理论上应该维护阿赛的声誉。我不相信他的判断,难道相信视频号和抖音上那种真中专学历的键盘侠?”

他这位学生的话,会更为经典。

其实他啥也不知道,赵斌掌握的内部信息也未必比视频号和抖音上的更多,但是他的学生会无条件信任他的判断。

这就是院派沿袭,现实世界的规则往往是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延续的。

所以不管姜萍有没有造假,她都会被质疑——

直到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是需要时间的。

说实话,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他们说的板书我根本看不懂。

我更不清楚这件事中的恩师“王闰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存在学历造假和疑似造假前科(团队合作)——

我是离信息源最远的吃瓜群众之一。

但我知道:让子弹飞一会。

02质疑的本质:寒门再难出贵子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护犊心切的网友和质疑的网友其实共享一个逻辑:

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件事广大网友和媒体的兴奋点就在于:寒门出贵子了,爽文逆袭!

为啥第26名的初中生么有人关注?

他年龄可比姜萍还要小2岁呢,岂不是更加天才?

但他来自上海——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一,还是民办中学的学生。入围的30多名初中生中,有6人来自上海中学。

也就是说,他既不是唯一,也不稀缺,更要紧的是——

他的好被当作理所当然,一线城市的民办中学,他的家境和姜萍的家境,真正代表了两个中国,两个极端。

中国已经太久没有“寒门出贵子”了,媒体能不兴奋么。

其实姜萍出生的涟水县所在的省是江苏省,是比较富裕的省份。

尽管她家境贫寒,但是她所享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其实已经是其它落后地区所不能想象和追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对西部的寒门,连逆袭的基本条件都没有。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那么多质疑者,其实就代表着——

他们不相信,以中国当前的现实游戏规则下,还能寒门出贵子!

至少他们没见过。为什么质疑者大部分是精英,是游戏规则以内的人?因为他们最清楚,他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他们自身就是教育资源与机会的受益者,不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底层人民的逆袭,更不是承认别人优秀很难——

而是它真的在挑战现实世界运行的逻辑。

他们取得今时今日的成绩,处于当下的地位,回望自己的奋斗史,再纵观身边的同学,找不出一个姜萍这样的案例!

这就是他们等不及决赛成绩质疑的根本逻辑和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他们往往比相信奇迹的盲目乐观者,更希望姜萍是真的,即使他们认为姜萍是“人造的神”,他们依然对姜萍抱有善意。

因为姜萍大概率对背后的游戏规则没有认知与洞察,她只是“一颗棋子”。

她还只是一个孩子。

如果这真的是某些善于玩弄规则者“布的局”,对姜萍人生命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她赌上的,是自己一生的信用。

而数学是最诚实的学科之一,真有就是真有,没有就是没有。

人生做不了假!

所以今日的质疑“风云”,开盒验真假只不是早晚的事。

而家长们那句:你看看人家姜萍,现在说还是为时过早了。

等潮水退了,裸泳者自然一清二楚。

03成就一个姜萍,需要多少运气?

假如姜萍确实是“寒门出贵子”的奇迹——

这个奇迹发生,需要多少条件和命运的偶然造化(不可复制性)呢?

首先,姜萍的中考成绩是621分,这个成绩只能算中不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上中专真正的现实背景是,江苏不允许跨区招生,而她所在的涟水县只有2个四星高中,她的分数只够上民办高中,这一年学费就要好几万。

她家的确不至于上不起普通高中,但她没考上啊,那么她只能选择上中专。

说白了,她的成绩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最后得去读中专。

其实中专也不是唯一选择,还是可以复读一年的。

但我当年初中成绩曾经年级第二,结果考劈叉了,普高也没考上。当时完全没想过可以复读,只是默默接受了命运,但我没选择读中专。

在这场命运的分流中,姜萍,她得进中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这里,她遇到了“千里马”王闰秋——

王闰秋是什么背景呢,他是江苏大学数学专业的本硕,师从卢殿臣教授。他2020年硕士毕业(考博失败),进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做数学老师。

30岁左右,正是骨干青年教师。他自己解释选择到中专做老师,是因为有更多业余时间钻研喜爱的数学。

但质疑姜萍者,直指幕后操作者就是王闰秋,目的是申博。

从现实上来说,尽管一些中专条件优厚,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只要有得选,谁又不想做社会地位更高的大学教授呢?

现在硕士毕业生那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大学啊。那么多青年教师也要分流,专业学校能够请到这样的师资正以此为背景。

看似时代在进步,但青年教师往往有野心——

又有几个人甘心一直在职业学校任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很考验姜萍的投胎技术了,再早几年,职业学校方方面面受歧视,师资上还没有那么大突破,也很难留住人才(当然现在也有歧视,很多不相信姜萍的人,不正因为她的身份吗)。

再晚几年,大家对职业学校的刻板印象改变,可能也就不那么惊奇了!

其实现在的职业学校已经不是以前的职业学校了。

现在大量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很大原因就是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了,读大学不再是第一选择,以就业为第一需求的学生与其拥堵在通识教育这一条赛道,不如分流到职业教育中去。

最后,无论是王闰秋还是姜萍本人,都强调她是自学。

王闰秋最大的作用是“指路”,比如“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这样的信息,姜萍靠自己是不可能知道的。王闰秋让她参加,她的第一反应是:

我配吗?

这非常符合一个家境贫寒,成绩也不是特别突出,“普通”女孩的自我认知。

她的配得感很低,会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可竞争的资源。

她往往不会意识到,她最大的竞争资源就是她自己,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鼓励”和“支持”。

而这个精神资源,依然是王闰秋给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她这样的家庭,只能靠她自己,父母基本上连心理支持都给不到。

我和她家境很像,初中我考过年级第二,高中我也考过年级第二,中考和高考失利的核心原因是我太过于焦虑,当时就没有人点拨。

所以王闰秋说他经历过很多挫折和痛苦,没有人点拨他,我认为他说的是心声,至于他把资源给姜萍的动机和目的是否那么无私,那存疑。

毕竟摄像机前这个人的人品是未经验证过的。

而现在很多权威媒体根本就不会亲自验证一个事的真假再发……

无论真假,这个事发生的前提都必须是姜萍和王闰秋能在中专相遇。

而好苗子遇到好老师这种事,本来就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是真是假,它都不可复制。

04一个姜萍改变不了任何规则

爽文是魔幻的,它的魔幻在于随意打破现实规则,违背真实世界运行的逻辑。

所以爽文照进现实,那可真太罕见了,也难怪群众热情会被彻底点燃。

有知乎网友说,北大数学之神韦东奕火的时候,一边倒地说他高分低能,但网友对姜萍一水的好评和强共情,拿她反思教育制度,造谣哈佛要抢人。

因为韦东奕是北大的,他们高攀不起,而姜萍是中专生,仿佛看到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确实更容易共情姜萍,除了没有数学天分,我能在她身上找到我自己和我家庭的影子。但韦东奕这样的才能,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包括姜萍。

我有100个机会改变命运,但我终究是没能改变命运,这才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命运”。

我高考过了一本线,但那又怎样呢?我还是去我高考志愿的最后一名,读了高雪峰口中狗都不理的新闻专业。

这个专业也给过我很多机会,2015年的时候我就在头条写出过10万+,我也有机会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但是9年过去了,我依然在原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穷人想要改变命运,除了机会之外,还必须有勇气打破压在你身上三代人的认知,有很强的执行力,有强劲的驱动力,有抗挫力。

但大部分人是没办法突破阶级固化所建筑的围城的。

姜萍之所以有机会冲出重围,恰恰因为这个赛制,特意设置的规则:不限制任何身份和年龄。

设置这样的规则,本意就是要打破现实规则,让数学成为纯粹的数学。

但当有人真的冲出重围,很多既得利益者的第一反应是不信的。

现实不够爽的地方,也很快凸显出来:

就在有人幻想哈佛来抢姜萍时,浙大已然婉拒了姜萍,只是欢迎她报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同意破格录取姜萍!!”

有人说这会破坏教育公平,也有人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不是破格录取,很多大师都会被埋没,按规则办事不应该将人才拒之门外。

我想说,姜萍能成为现象级新闻,就是因为罕见。她一人就能破坏教育公平,那么多特招的,一个人几个学校抢来抢去的高考状元又算什么?

相反我赞成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些个人才能有几个,挤占了谁的名额?

所以说,爽文终究是爽文,现实终究是现实:现实规则坚固不摧!

假设姜萍事件背后没有任何造假成分,她顶多改变了一点人们对中专的刻板印象,别的真的改变不了。

她个人命运的确改变了,但现实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