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感到被忽视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父母的陪伴而是回应。

关于养育孩子这件事,对父母来说是一件细致到不能再细致的事情了。于是,许多父母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甚至专门学习相关课程,来提升养育孩子的能力。有些父母明白孩子需要足够的陪伴、触摸和拥抱,他们甚至要定闹钟来提醒自己要拥抱孩子。

实际上,内心感到被忽视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父母的陪伴而是回应。站在孩子的视角上体验为:我不需要你的时刻,你在不在身边都无所谓;只要我需要你的时刻你不在身边,我就会认为自己被忽视了。因此,陪伴实际上是单方面的行为;回应才是真实的互动。

一个人感到被忽视的逻辑

一个人感到被忽视的逻辑

得不到回应(镜我缺失)

一个人感到自己被忽视的时刻,是他表现出对外界的需要时。比如,婴儿通过哭泣来表示对外界的需要;孩子伸出双手表示想要得到父母的拥抱;一个人通过目光期待来表示需要被回应。如果在此时没有得到他人的回应,个体就会出现镜我缺失,就好像这个世界没有人看到自己存在一样。

就好像一个人参加同学聚会,当他从同学中间穿过的时候没有人回应他们。回应是一个互动过程,意味着孩子有一个明确的信号,父母接收了这个信号之后再给予回应。而不是说在这个信号出现之前,或者出现很久之后父母才做出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无回应的体验(客我缺失)

个体得不到外界回应时,会产生一个无回应的体验。这个体验饱含着个体对自我存在的思考,并最终得出“我不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客我缺失”。因为我没有得到外界的回应,所以我认为自己不那么重要。因此我的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我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存在。

于是,内心的体验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并衍生出被忽视感、被抛弃感以及孤独感。对孩子来说,也许父母一天23小时59分钟照顾得都很好,只有那1分钟需要被回应的时刻没有做好,就会产生被忽视感、孤独感和被抛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