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0分钟效应

SUMMER

"公园20分钟效应"是一个与城市公园相关的有趣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在公园中与自然接触20到30分钟,能够显著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这个概念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他们发现即使是短暂的自然接触,也能显著降低人体的应急激素水平,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幸福感。

这种效应在年轻群体中特别流行,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的放松方式,有助于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和焦虑。随着城市绿地和公园的增加,如北京市提出的建设公园城市目标,"公园20分钟效应"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公园不仅仅是提供休闲的场所,它们也成为了现代人精神疗愈的空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常常被用来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在自然环境进行疗愈的过程中,让垃圾分类等环保意识不经意进入到公众意识。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各个城市不同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吧

杭州市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是中国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公园,于2013年3月5日开放。公园的主体建筑包括一个凉亭和檐廊,凉亭内放置了宣传手册,檐廊柱子上标注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北京怀柔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位于怀柔区桥梓镇前辛庄村东南角,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这个公园由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置站、4类垃圾回收站和垃圾分类宣传微景观构成。公园内部利用废弃轮胎、椅子等废旧物品,通过创意改造成为花圃、卡通形象和分类投放设施等,同时宣传垃圾分类标语随处可见,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垃圾分类的好去处。

重庆两江新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位于重庆,是西南地区首个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占地约2万平方米,采用“寓教于乐、寄学于景”的方式。园内游乐设施多为废弃物再利用打造而来。公园布局包括宣教中心、体验空间和功能区域,采用全息投影、VR等高科技手段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来访者了解垃圾分类全过程。

上海建民绿地公园

这个公园位于交通路以南、中山北路以西,进行了提升改造,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公园内有多个彩色正方体坐凳,每个坐凳上都刻有垃圾分类的好处。公园外围的环形步道涂上了上海四种主要垃圾种类的标志色,引导市民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此外,公园还计划打造一条垃圾分类科普游戏路线,让市民在游玩中学习垃圾分类。

济南玉秀康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玉函路东侧,为济南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公园内建有垃圾分类科普主题宣传墙,并随处可见垃圾四分类标识和各种趣味宣传元素,将垃圾分类与休闲公园结合,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相关政策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北京市公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改善公园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全市公园行业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推动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建立市民科普体验线路等,作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正在多个区试点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如建民绿地公园的改造,通过互动游戏和科普教育,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重庆两江新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作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采取“寓教于乐、寄学于景”的方式,融合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居民互动体验及公园景色,打造了宣教中心、体验空间和功能区域。

这些政策和实践表明,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不仅作为环保教育的场所,也是城市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象征。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不仅作为环保教育的场所,也是城市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象征,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了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

闲暇之余,同家人朋友一起在公园小憩,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环网声明

1、凡标明“原创”或来源注明“环卫科技网”的文章,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2、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131 0541 5928(同微信)

4、本作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热线:0531-8260 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