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钱给他人,有借无还

为他人提供劳务,被拖欠工资

网上购物,付了钱没收到货

想要诉讼维权,但维权之路第一步便遇到难题:没有对方的身份信息,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二项规定,起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

怎样掌握“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的信息呢?

01

通过线上公开平台查询

若被告是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查询具体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被告是自然人,可先明确对方是否有执行案件。如对方为被执行人,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综合查询被执行人”功能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能帮助查找到部分身份线索。

02

合理利用已知信息查询

在被告是自然人的情况下,除失信被执行人等特殊情况,因个人信息保护要求,一般无法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个人信息。对已有信息进行整合梳理,或许能帮助我们获取到一定的被告身份信息。

以常见的民间借贷为例:如通过线上转账交付款项,转账时掌握对方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可进一步申请线上转账平台的支付凭证或者回单,掌握对方的姓名等信息。部分支付平台,转账款项发生争议时可通过人工客服申请身份披露,按要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馨提示‍‍‍‍‍

由于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复杂性,以上方式都有一定的查询失败风险。因此最稳妥的办法是,和他人发生借款、买卖等往来交易时,先让相对方提供相应的身份信息材料(如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核实相对方身份并留存好相关材料,在签署的借条、合同等交易文件上明确写明相对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所等信息,避免发生争议时出现无法明确被告的情况。

来源/中国普法

编辑/市妇联宣传部

审核/王宁

终审/王丹

白城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