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订阅,抓住风口

要闻背景简述

最近,《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文章,主题是一些应用程序会跟踪你的驾驶习惯并帮助保险公司提高你的保费。

其中一款应用程序名为Life360,父母用它来监测孩子的行踪。虽然这款APP与驾驶和保险都不相关,但是却有可选的驾驶分析功能,可提供有关驾驶安全方面的数据。

数据经纪商Arity利用这些数据为数千万人创建驾驶评分,然后将这些评分推销给汽车保险公司。

Arity公司表示,保险公司最终需要征得个人同意才能将驾驶数据与汽车保险费率挂钩,也就是说,在应用程序条款中可能涉及了相关事项。但是,很多用户经常会忽略这些条款,甚至根本不会阅读详细内容就同意APP采集数据。

据《纽约时报》报道,与Life360一样跟踪驾驶习惯数据的应用还有天气预报应用MyRadar,加油站应用GasBuddy等等。

随着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技公司和技术人员能够从复杂的个人行为数据中读取越来越多的信息,但也意味着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越来越需要被重视。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应用程序跟踪用户驾驶习惯,并将数据卖给保险公司呢?

以下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纽约时报》的一个报告显示,美国的汽车保险公司又有了新动作。

一直以来,汽车保险公司都想知道每个驾驶员的具体驾驶行为,从而做出差别的定价。比如有些驾驶行为危险更高,保费就得收高一点。

当然这样做的手段有很多,比如说车里都有一个OBD接口,理论上说从这个接口能够导出数据,但是前提是用户要装一个设备,能够连接到OBD接口,再输出给保险公司,那很多人自然不愿意了。

另外,之前我们也介绍过,像美国的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它就和保险公司有合作,车上如果装了激光雷达,那很显然这个车的安全系数会比没装的车会高一点,那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降低。

我们认为这种还是比较合理的,就是说驾驶员主动采取行动降低风险,从而让保险费率降低一点,这是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纽约时报》文章讲的是反过来的事情,就是说其实现在的保险公司找到了新的途径,能够从每个人身上,甚至当你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收集到了你的数据,从而识别出来谁的驾驶风险可能偏高,进而提升费率,这个就要命了。

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和现在的整个移动通讯的大潮流有关,他们从第三方的APP那去买数据。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就是APP一直在过度收集每个用户的数据,曾经炒得很热,一度有点收敛,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潜在水下的事情仍然在发生。

就是说每个APP都在收集一些其实它不应该收集的用户数据,那现在这数据有了一个新用途,就是卖给车险公司,甚至于这个APP可能都和你的驾驶是无关的,但是它会收集到你的运动数据。

现在每个人都是随身携带手机的,手机里是有陀螺仪的,所以甚至能测到你的汽车是加速、减速、急停等等,那这种时候这些数据都可以被传给保险公司,从而作为一个增加用户保费的一个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听起来其实很可怕,我们都知道现代科技越来越厉害,尤其是人工智能出来以后,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都极大地增强了,但是这不见得都是为我们每个老百姓谋福利、谋好处的,有时候这也会助纣为虐。

尤其是对大公司提供支持,在大公司和每个消费者之间,每个消费者作为个体其实是薄弱的,大公司再用上这么多先进科技,给个体提供服务的时候做差异化的服务,想办法歧视性地增加某些人的费用,消费者其实是很难阻挡的。

所以这都需要我们加强监管,禁止这件事发生。当然一方面就需要我们对科技可能作恶的地方要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更加的透明,如果有人发现科技有可能作恶,就像这篇文章讲的一样,就一定要公布给大众,让大众能够理解科技可能带来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广泛的探讨氛围,形成新的监管规则和公众的监督机制,使得科技确实只是向善而不是作恶的。

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思考,所以这篇文章及时提了一个醒儿,科技不总是向善的,我们需要形成一个全社会的机制,既能够积极拥抱科技,同时又能对科技形成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事先预防它可能不那么善良,对人形成危害的部分,使得科技真正推动社会发展。

我们科技特训营也是秉承着这样一个宗旨,就是不光只看到科技的好处,也要看到科技的问题,尤其是要前瞻地看到问题。

因为大多数情况之下,科技的监管往往会滞后于科技的发展,这样就会造成某项科技已经带来问题,我们再事后监管,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毕竟也有了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前瞻性地看到科技带来的损害,就可以避免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也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对科技塑造社会的作用形成前瞻性的分析、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使得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主要是正面作用。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因业务发展需求,创新地图希望在北京招聘两名新媒体主笔,如果你有相关经验,而且对最新的科技趋势感兴趣,欢迎把简历发送到我们的邮箱:talent@innovationmap.cn。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下周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还整理了一份Builtin:20个AI保险创业公司”清单,请你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群,你就会获得这份清单。

清单每天更新,所以请跟上全球风口的节奏;如果想要所有行业清单,扫码加入科技特训营,分分钟尽在掌握!

【科技特训营】全新的会员订阅制线上书院模式,全年50次“在线直播课程+私享群互动”,你随时可以加入、我持续保持更新!一起互动,伴随成长!让我们为未来五年做好准备,一起探讨把握机遇,决胜未来!

回放地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哨科技特训营第四季】

1. 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课程第四季(2024年)共50讲+,除此之外还有5节加餐+公开课。

2. 每讲承诺为1小时视频内容,实际平均时长为2小时。

3. 每周四晚八点准时直播,会员在一年学习期内可无限次观看回放。

4. 新入会员,在一年学习期内可以无限次回看之前所有视频课程。

5. 优先获取全球科技产业一线游学、访问机会,接触科技/产业专家,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趋势洞察,人脉链接

6.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年费订阅服务制。一经订阅概不退款,线下活动需另行支付差旅成本,请您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