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才

编辑/渔夫

来源/万点研究

郑州银行董秘一职空缺近一年之后,终于迎来合适人选。

6月1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发布《关于核准韩慧丽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任职资格的批复》,同意任命韩慧丽为郑州银行董事会秘书。

2023年7月12日,郑州银行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夏华一口气辞掉7项职务,董秘一职由行长赵飞代为履行。

仅仅时隔2天,7月14日,郑州银行再发布公告,赵飞出任郑州银行董事长获批复,一人身兼三职。2023年8月,郑州银行公告称,赵飞辞去郑州银行行长职务。辞任后,赵飞继续担任郑州银行董事长等职务。

截至目前,该行行长一职目前尚无确定人选、暂由副行长孙海刚代理。郑州银行不寻常的一连串人事变动的背后,是该行业绩压力不断加大,多项指标垫底的困境。

作为国内第一家A+H上市的城商行、河南第一家A股上市银行,昔日诸多第一光辉不再,该行正面临资产质量承压、利润下滑、多年不分红、股价下行,内控不足等问题。

Part.01

连续四年不分红的背后

A股不分红上市公司常有,但不分红的银行股却不常有。

Wind数据显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41家银行发布利润分红方案。郑州银行成为2023年唯一未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并且连续四年未分红。

2015年12月登陆港股、2018年9月登陆A股,终在2019年6月郑州银行以每10股派发1.5元股息红利,这也成为郑州银行上市5年来唯一一次现金分红。

除此之外,2020年6月、2021年12月、2023年7月,郑州银行三次实施转送股,均为每10股转送1股。

转送股是指上市公司派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现金分红不同,转送股因为实施之后会拉低公司股价,容易引发“填权”行情,往往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与追捧。

2018年开始,监管层不断强化对于转送股分红的规范。分红不足,送股来凑。郑州银行的分红也被认为是“画饼”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热衷投资银行股投资者而言,分红率是衡量一家银行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有投资者在交易所互动易平台表示,郑州银行四年不分红,成为价值投资的反面教材

资本市场表现方面,截至6月15日,wind数据显示,郑州银行股价年内跌幅为-7.96%,位列A股42家上市银行排名垫底。

进入6月以来,郑州银行接连创下历史新低,6月11日该行股价创下1.82元上市新低之后,连续三个交易日在1.82位置股价获得支撑,1.82元会是郑州银行A股年内重要支撑么?

拉长周期来看,5.89元是郑州银行股价复权后历史最高价位,截至6月15日该行股价已经累计下跌接近70%。相比4.59元发行价格,累计下跌接近60%破发严重。

相比股价下跌,更为严峻的挑战是新“国九条”的指引下,沪深交易所于4月30日发布修订后的退市规则,本次修订的退市规则新增了分红风险警示,对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采取ST处理。

具体来看,主板上市公司触发ST条件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且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公司,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

郑州银行交易代码显示,公司为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适用于上述规定。2024年是新规实施之后的首个会计年度,以此来算2022年—2024年为最近三个会计年。

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郑州银行净利润分别为,24.22亿元、18.50亿元。2024年一季度该行净利润为9.67亿元,同比下降18.57%。

即便是不考虑剩下三个季度盈利,2022年—2024年一季度,郑州银行合计利润为52.39亿元,按照度年均净利润的30%计算,未来该行分红缺口依然高达15.71亿元。

若是郑州银行2024年无法完成上述指标,那么郑州银行或将在2025年面临触发ST的风险,截至目前A股市场尚未出现过银行股ST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上,已有多名投资者向郑州银行询问ST风险问题,截至6月16日上述问题均未被回复,沉默的背后对于郑州银行而言,2024年时间已经过半,留给郑州银行提升业绩的时间不多了。

Part.02

不分红,或是有苦难言

不分红面临挑战,分红同样面临挑战。

对于银行业而言,分红主要消耗银行未分配利润,属于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若郑州银行开始分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能面临进一步下滑风险。

郑州银行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答复投资者时也表示,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要求日益趋严,内源性的资本补充是中小银行保证资本充足、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的重要途径,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我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有利于提升我行资本充足水平,以支持我行的业务发展,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银行资本补充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5%、一级资本充足率6%、资本充足率8%。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银行业监管还有额外2.5%的缓冲资本要求。由此来算,所有银行都需要在最低资本要求上再加2.5%。由此来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5%、一级资本充足率8.5%、资本充足率10.5%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

对商业银行而言,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既是监管需要,也是发展需要。郑州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0%、11.13%以及12.38%,同比下降0.39%、0.50%、0.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2023年,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9%、9.29%、8.9%,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跌破9%,距离8.5%的监管红线已经不足0.5%。

2024年一季度,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下滑至8.54%,不考虑大额现金分红的情况下,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面临补充压力。

2024年4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郑州银行提问,为什么不安排发行可转债?银行提高分红,拉高股价,发行可转债,扩充资本金,是通常的做法。

对此,郑州银行回复表示,该行高度重视资本补充工作,坚持内生资本积累、外源融资并行的原则,一方面,综合考虑总体资本水平、业务发展需求,增强内部资本积累能力,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政策、融资效率、融资成本等因素,择机实施外源资本补充计划,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本来源,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水平充足。

利润是银行业资本内生积累的关键,从郑州银行近两年的业绩表现来看,该行资本内生积累动力不足。

Wind数据显示,2021年郑州银行净利润为32.26亿元,相比之下2023年郑州银行净利润为18.50亿元,短短两年时间郑州银行净利润接近“腰斩”。2024年一季度,郑州银行净利润9.67亿,同比继续下滑18.6%。

外源资本补充方面,公司股价低迷对于可转债发行也构成一定阻碍,加之再融资规定的不断收紧,2024年内郑州银行通过何种手段实现资本补充,对于该行发展而言,无疑是头等大事。

Part.03

“不良”吞噬利润 原“一把手”被调查

Wind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银行净息差为2.08%。

相比之下,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3年末银行业平均净息差为1.69%。相比之下,郑州银行净息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郑州银行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利息收入117.40亿元,同比下降4.2%。相比之下,该行营收为136.67亿元,同比下滑9.5%。利息收入营收占比超85%,为该行利润的主力军。

相比之下,2023年郑州银行利润下滑23.62%,利润下滑幅度远高于净息差下滑,导致郑州银行业绩快速主要原因并非净息差收窄。

非息收入方面,2023年郑州银行非息收入为19.2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2亿元,同比下降32.30%。非息收入营收下滑幅度大幅超过营收下滑,是公司2023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郑州银行2023年拨备覆盖率为174.87%,较2022年165.73%提升9.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既是银行风险的保护器,也是银行利润蓄水池,郑州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增厚风险抵补能力的同时,也影响了郑州银行利润增速。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业绩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郑州银行提高拨备覆盖率,说明该行不良资产压力依然较大。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2023共有60家城商银行公布了不良贷款率数据。郑州银行不良率为1.87%,排在60家银行第18位,位居A股上市城商行第一。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7.57亿元,相较2022年增加5.35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4%至18.9亿元,房地产业在总不良贷款余额中分别占比最高,为27.98%。

逾期贷款方面,截至 2023 年末,郑州银行逾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49.85 亿元至 148.24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 4.11%。

截至2023年末,郑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金额为118.15亿元,同比增长14.58%呈快速攀升之势,相比之下该行同期发放贷款及垫款增速为8.97%,低于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增速,意味郑州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持续高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24年5月,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信息显示,郑州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天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王天宇曾担任郑州银行董事长一职长达10年以上,曾一手带领郑州银行实现A股+H股两地上市。

在此之前,2024年3月,郑州银行公告称,郑州银行第七届监事会职工监事、监事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李怀斌因个人原因辞职,郑州银行已收到其被有关部门留置的通知。

除此之外,2023年,该行原监事长赵丽娟因达到退休年龄辞去相关职务;首席信息官姜涛因工作调整辞任,总审计师王兆琪到龄退休。目前相应岗位都处于空缺状态,人事任命问题也成为需要重点的问题。

Part.04

主动降薪等不来好日子

4月1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有投资者提问:“高管降薪吗?”

对此,董事长赵飞称:“根据现阶段实际经营情况和外部市场环境,提出了‘倾斜一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降本增效’的工作要求,高管薪酬在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基础上,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

赵飞表示,郑州银行将进一步调整内部分配结构,优化薪酬分配级差,调整出来的薪酬资源配置到基层员工。

高管带头降薪的态度与行为值得肯定,但是降本增效方面仍需有更大的举措才行。据郑州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报告期内,该行员工总数为5911人;同比增长0.39%。人均薪酬36.69万元;同比下降1.09%。人均创收231.22万元,同比减9.85%;人均创利31.46万元,同比减28.76%。

据财联社统计,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人均薪酬水平约为40万元,但接近半数银行人均薪酬同比下降,最大降幅超14%,其中有10家银行已连续两年出现人均薪酬下滑。

2023年随着银行业绩压力的加大,“反向讨薪”已经成为业内常态,对此万点研究认为,郑州银行不良率持续居高不下背景下,仅是高层降薪无疑是杯水车薪。

2022年7月,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金融企业应当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该项制度也适用于离职人员和退休人员。

对于郑州银行而言,银行薪酬结构要在兼顾公平的同时,对于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需要认真执行,有助于约束银行内部高风险行为,提升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