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近年来,与中国数字教育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从1.0到2.0的转型升级同频,尤其是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和升级,职业教育数字化在平台建设、资源汇聚、数据联通、基础条件和赋能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逐渐提速。

那么,当前转型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和痛点,职业院校还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本期专题,我们把目光投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工作,通过采访行业专家和多家建设中的标杆院校,从一个侧面展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成果,探究转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我们的思考与期待,希望能为行业提供值得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于教育而言,数字化是手段而非目的,是路径而非终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正在将我们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也必将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

数字化转型实践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赋能 构建高效互动的数字校园

推动数据治理,强化数据归集,深化数据应用,以数据为引擎,赋能学校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引领学校治理向现代化迈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做出了一系列系统性尝试和探索。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与研发实力,在数字校园建设的体制机制、智慧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及数据治理的精细化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提升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支撑着学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校的建设。在与本刊的对话中,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施泽全表示,学校以数据应用为主线,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效能,有效推动了学校治理的高效化、精准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大数据应用为目标推进数据治理

“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据治理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更是我们持续探索和实践的关键领域。”据施泽全介绍,为提升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共享,学校首先制订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包括《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数据标准》等文件,并建立了一个集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治理、质量检测、资产管理、开放共享以及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此保障数据治理的高效运行。

大数据应用是学校数据治理的目标。学校依据基础数据、教师数据、学生数据和业务数据四大资产类型,有序开展全量数据采集。基于这些数据资产,学校进一步构建了多个可视化平台,如师生数字档案、校情态势感知和部门运行态势平台等,这些平台不仅赋能了师生的成长,也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撑。此外,学校还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应用,如学生不在校预警、挂科预警和精准就业推荐等,旨在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精准化管理。

在数据治理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放在首位。学校制订了《数据管理办法》,对数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明确了数据管理职责。同时,学校从设备、人员和服务等方面加强了网络安全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数据安全运行体系。

施泽全坦言,在数据治理的实践中,学校在业务部门的协同合作度、信息化部门的专业能力以及师生数字素养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对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针对业务部门配合度的问题,学校通过制度与平台双重驱动,以业务部门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的整体数字化转型。例如,为了更好地以数字化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制订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激励及考核办法》,并基于数据思维升级了智慧教学平台,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有效提升了业务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参与度与配合度。

学校信息化部门的数据治理、分析、应用能力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为此,学校信息化部门努力做好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争取校领导的支持,将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到“一把手工程”的高度。

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方面,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培训方案和标准,如《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案》《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细则》《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以数字化应用为驱动,激发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主动性,进而推动全校师生数字素养的全方位、常态化提升。”施泽全说。

一数一源,构建师生数字档案系统

自2021年起,学校以教师职称评审和学生毕业条件为主线,依托数据治理能力和大数据应用技术,按照“一数一源”原则,对学工、人事、教务、科研、资产、财务等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全域治理,建立了全校师生个人数字档案,让管理决策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

施泽全表示,“一数一源”要求每个数据点必须有明确的来源,以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学校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只能从人事系统中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来源于教务系统的学籍管理,教师的科研数据则来自科研管理系统,而学生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等数据也分别有着其特定的、唯一的来源。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数据重复和冲突,提高了数据治理的效率。

师生数字档案系统是学校数据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它基于学校数据资产的归集,为师生个人建立了全面的数据档案。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全方位展示师生的个人特征,实现师生画像,而且在学校虚拟的数字化空间中实现了具象化。通过教师数字档案,实现了教师职称评审的无纸化、数字化、可量化,极大地方便了职称评审过程。而学生数字档案则全面展示了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历程,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毕业预警、精准就业推荐等功能。

信息化建设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捷。目前,学校所有业务系统均实现了电脑端和移动端的同步建设与部署。在教学方面,学校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基于移动端的智慧教学平台使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询课表、报名参加活动等;学校还建立了码脸一校通系统,实现了扫码或刷脸入校、就餐、考勤、预约并使用实训室等功能。

面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施泽全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数据治理与应用,以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的建设。

在数据治理方面,拓展广度和深度。一是扩大数据治理的广度,将数据治理的范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打破校园内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归集和强化数据应用;建立区域校地合作大数据平台,采集江津区高校、企业、岗位等数据,以数据驱动学校专业提档升级、联通校企人才设备智力共享、指引学生精准就业、赋能政府科学决策等。同时,学校还将持续采集政府公开报告数据、行业数据、兄弟院校公开的专业相关数据等,构建学校发展数据资源库和指标库,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持续加深数据治理的深度。基于已建立的各专题数据库,学校将进一步细化数据采集粒度。例如,在学校智慧教学平台上,已经开始采集教师课前预习发布、每一次提问、与学生的网络交流等数据;而学生层面,也记录了各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互动、考勤、与教师交流的内容与次数等数据,持续提升数据的完整性,为数据应用提供更为丰富的基础。

在数据应用方面,学校将基于细化的数据采集与治理,构建学校专题数据仓。以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提升为例,学校将基于教学数据仓建立数据应用模型,形成学校、学院、群体、个性教风指数等,通过数据呈现相关问题并展现各关注点变化态势,指引学校决策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同时,学校也将继续探索数据在学风建设、学生行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学校管理精准化,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运行态势

问题导向,建设数字校园

在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施泽全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使教育与社会需求实现数字化对接,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资源。

对此,学校的解决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构建一个大数据平台,持续采集行业企业的数据,以反映行业的最新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同时,学校重视领导层数字素养的提升,以先进带后进,结合数字化应用能力考核制度,推动全校的数字化能力提升,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在提升师生数字化能力方面,学校摒弃了传统的培训方式,而是采取了常态化、随堂式的理念引导。学校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师生使用数字化工具的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成长。同时,学校制订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和《考核激励制度》,以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师生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则注重培养他们在数字时代的自我成长能力。引导他们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习生涯紧密结合,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自我提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以教学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成功构建了一个涵盖国家级、市级、校级及个人教学资源库的庞大数字资源体系,总资源量超过13TB;学校自主研发的“弘e工程”智慧教管一体化平台,以数据流为驱动,成功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型等。

谈及数字化整体布局,施泽全表示,学校将按照“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统筹推进、合能创新”的数字校园建设路线,以创建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为目标,融入数字化与大数据理念,构建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相融合的数字校园。

专题目录

观察

专家观点

数字化转型实践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赋能 构建高效互动的数字校园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5月刊(总第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