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2时,日头正盛,固安县马庄镇辛庄户村村东麦田里,金黄的麦浪涌动。机器轰鸣声中,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将小麦连穗带秆儿“吃”进去,把饱满的麦粒源源不断地“吐”进早已等候着的运输货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固安县马庄镇辛庄户村正在收割小麦。 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沙土地上长出了金穗穗!”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31岁的“新农人”张亚东回忆起去年刚承包土地时的经历。

2023年,张亚东等人联合成立了固安县农滋家庭农场,承包了辛庄户村的1500亩半沙性土地。沙土地的土壤空隙大,水肥流失率高,种植大田作物产量低,很难实现丰产丰收。人们一般都会选择种大豆、红薯、花生、西瓜等农作物。

但张亚东坚持选择种小麦。

张亚东在农村长大,祖祖辈辈与土地打交道,从小就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对麦子始终有一种情结。”他说,自己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越有困难,就越要想办法去克服。

张亚东请来种地“老把式”——农业技术人员马辰昭,一起寻找提高小麦产量的高招。

小麦要高产,种子是关键。

“你看这麦穗,个大、籽多、粒饱满!”抚摸着金色的麦穗,马辰昭自豪地介绍自己亲手挑选的品种,地里种的以科伟18等节水小麦为主,不仅抗旱和抗病能力强,而且矮秆、抗倒伏,都是适合半沙性土壤的“选手”。

在沙土地上种好小麦,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浇水量。为了让小麦“喝饱”水,马辰昭在麦田里埋了个“秘密武器”。

在小麦播种前,将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固定在2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将水和肥精准送达作物根部,把“浇地”变为“浇作物”。

“这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合半沙性土壤,等于让小麦‘少食多餐’,能实现省水、省肥、省工和高产。”马辰昭说,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每亩地每年可以节水约50立方米。

良种加良法集中发力,1500亩沙土地变身高产田。“普通沙土地上种的小麦亩产量在八九百斤,我们的小麦今年亩产量能达1100多斤!”看着穗大粒重的小麦,张亚东笑得合不拢嘴。

小麦丰收了,销售怎么样?

“不愁卖,一点儿不愁卖!”张亚东说,今年年初农场就和县里的面粉厂谈妥了合作,1500亩小麦全部实现订单收购。

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张亚东对种粮前景充满信心:“明年还要种小麦!”(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