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体制内强度指数”是我3年前率先提出的,它对于考察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经济活跃度、社会活跃度,是否值得投资,都很有价值。

它具体是指,一个地方体制内人员(包含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缴存公积金人数占当地全部缴存人数的比重。

比重越高,这个地方的“体制内强度指数”就越高,市场化程度就越低,就越不适合创新和创业,也不适合投资买房。

一个地方的“体制内强度指数”低于33%,是比较合理的。

最近,我的团队根据各地公积金年报,整理出了2023年部分城市、省份的数据,也据此推出了几篇文章。有不少读者强烈建议,把整理出的数据在一篇文章里集中展示,方便他们收集、研究。

下面是到目前为止整理出的数据。

1、广东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21个城市的“体制内强度指数”非常割裂、呈现了两极化特征。东莞、深圳、佛山,这些外来人口多、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体制内强度指数”均低于20%。

珠海、广州、惠州、中山的“体制内强度指数”也比较低,都没有超过27%。江门、清远、肇庆没有超过50%。至于非珠三角的揭阳、茂名等10个城市,“体制内强度指数”非常高,跟东北地区的城市差不多了。

2、江苏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体制内强度指数”最高的是徐州,显著高于其他江苏城市,带有明显的北方化特征。

而苏州、常州的指数,比东莞、深圳还要低。江苏的北部,“体制内强度指数”整体偏高,南部的苏锡常地区最低。

3、浙江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体制内强度指数”最低的是杭州,只有14.3%。需要说明的是,各省的省直机关公积金是单独管理的,没有计算到省城。所以各省会城市的数据,均没有包含省直机关。

丽水、舟山、衢州的体制内强度指数,是浙江最高的,这也在意料之中。

4、山东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海的“体制内强度指数”是山东最低的,这出乎我的意料,但数据经过了核实,没有错。其次是青岛。山东只有这两个城市低于30%,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

枣庄、菏泽、济宁、烟台,都超过了66%,北方城市的特征明显。

5、辽宁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连的体制内强度指数只有22.92%,是辽宁最低的;其次是沈阳,达到了42%。

辽宁大多数城市的体制内强度指数都超过了70%,显示出东北地区“体制内”的强大。这也是东北留不住人,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的重要原因。

6、甘肃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常用“东北化”来形容一个地方经济失去活力,其实西北的情况更典型。甘肃所有的地市,体制内强度指数都超过了70%,4个地市超过了90%。

超过90%意味着什么?基本上“体制之外无世界”了。

7、河南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的体制内强度指数也整体偏高,济源这个省直管的县级市反而是最低的,其次是漯河、郑州。

河南大多数城市的体制内强度指数超过了60%,,所以河南人外出谋生的比例也比较高。

8、GDP50强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投资、创业,还是买房,都要选择那些“体制内强度指数”偏低的城市(低于33%),而且还是级别高、受国家重视、有显著人口增量的城市。

如果一个城市既不是省城、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制内强度指数又偏高,人口很难增长。人民一般用脚投票,远离这些城市。